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河北承德架起各民族青少年“连心桥”

中国青年报  |  2024-12-25作者:樊江涛 刘宇川 武佳飞

  带领游客从丽正门步入承德避暑山庄时,张爽一定会从眼前的门额开始讲起。“丽正门的门额是乾隆帝用满、汉、蒙、藏、维5个民族的文字题写,像这样用5种文字刻写的匾额,世上罕见。”这位承德市青年岗位能手、避暑山庄宫殿区综合服务中心宣教处讲解员还不忘补充一句:“史学家称它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过程中多次强调,承德见证了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我们的祖先在中华民族的进步过程中、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政治智慧、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要深入了解。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承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民族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截至2023年,承德全市共有54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46.74%。承德团组织思考和探索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度融合,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

  借势文旅热 承德民族团结故事成功破圈

  “先有山庄,后有城市。”在张爽看来,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在承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避暑山庄不但是我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更是18世纪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

  随着新一轮城市文旅出圈热屡创新高,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2023年共接待市民、游客319万人次。

  对于这座著名旅游城市而言,文旅流量不仅意味着“泼天的富贵”,更是传承民族团结城市基因的大好契机。今年,承德还为此上榜了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市。

  张爽坦言,对丽正门所蕴含的民族团结深意的解读是新增内容,“以前主要以讲清代历史和园林文化为主,近年来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被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现出来”。为此,承德市曾组织42名专家,对避暑山庄导游词进行了编写修订,对全市1000多名导游、青年讲解员进行了培训。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团委书记张超也表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展览部完成了承德博物馆展区“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避暑山庄宫殿区展区“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两个展览的改陈提升工作,上新文物67件(套)。

  每到周末,在作为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承德市博物馆,按时“上岗”的红领巾小讲解员便成为这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南来北往的参观者面前担负起“家乡历史文化传播官”的责任。

  “长城两边聚居着汉族、蒙古族、满族等众多兄弟民族,汉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马背文化在这里交汇。”在“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厅,值守这里的红领巾小讲解员、侗族小学生项婧伊介绍,“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风俗,却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绚丽画卷。”

  前不久,“家乡历史文化传播官——红领巾小讲解员”项目摘得了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铜奖。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活跃在各自点位的小讲解员就有100多名,而从承德博物馆2019年开馆至今的5年时间里,先后参与该活动的中小学生累计超过300多人。

  育人润无声 从师生同学情到民族一家亲

  2020年9月,维吾尔族00后帕哈尔丁告别了家乡新疆哈密,来到位于承德的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求学。

  入学后不久,他所在的汽车系举办了篮球对抗赛。这个“篮球少年”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并与两名维吾尔族同学和5名汉族同学共同组成了班级篮球队。他们并肩作战,但帕哈尔丁却在关键场次投失了关键一球,惜败给对手。

  赛后,当自觉辜负同学信任的他感到无地自容时,队友和同学们却给帕哈尔丁送上了真诚的拥抱,“没关系,你尽力了!”当代表班级站上亚军的领奖台,看着夺冠的对手,帕哈尔丁觉得这次失利让他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次难忘的经历,被帕哈尔丁写了出来并被校报采用刊发。文中,帕哈尔丁写道:“正是这次比赛的失利,让我对歌曲中唱的‘56个民族是一家’有了更深刻体会。”

  如今,在帕哈尔丁就读的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分别来自汉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2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在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的占比达到12%。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工作中,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团委书记尹子燕注意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从近在身边的师生谊同学情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7年,该校就在学生中组建了民族艺术社团;2021年,同心圆民族融合发展工作室成立,成为团结凝聚和服务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工作平台。

  说起同学们的点滴进步,无疑是同心圆民族融合发展工作室指导教师房媛的开心时刻,比如,原本信心不足的维吾尔族学生尔帕提,在团委老师的鼓励下,参选学生会干部并成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最令房媛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学,通过设在同心圆民族融合发展工作室的功能性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服务大战略 青春花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如今,在新疆的尉犁、喀什、阿图什、阿克苏、铁门关等20多个县(市、区),都能看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学子的身影。”说起这近百位优秀的毕业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团委书记郭立峰难掩自豪之情。

  这些90后、00后从承德出发,远赴新疆,扎根西部,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中有的在党政机关成长历练,有的在兵团农场耕耘,有的投身教育事业,有的深入基层一线……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承德市,自2018年开始启动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2022年,他们又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疆、赴藏人数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鼓励毕业生投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学校建立了援疆就业学生数据库,重点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加入。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这所河北省唯一的民族本科高校已将育人服务的目光投向了祖国辽阔的西部。

  承德是“塞罕坝精神”发祥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集全校之力创作了大型原创歌舞剧《情系塞罕坝》。从今年暑假开始,师生们带着这个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远赴新疆库尔勒、尉犁,内蒙古多伦等民族地区巡回演出,作为向边疆地区弘扬和展示塞罕坝精神的一张靓丽名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仅一街之隔的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从2010年开始已连续招收了14届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累计达到1100余人,其中已有700余名毕业生。

  为了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老师们常常利用暑假不远千里来到新疆喀什、库尔勒、和田等地,到少数民族学生家里家访。老师们细致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学生家长拉家常、问困难、讲政策,向家长讲解学校的资助政策、评优评先、征兵入伍、就业帮扶等政策,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通过谈心谈话、家访等系列活动,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切实了解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困难,建立和及时更新困难学生档案,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贫困生自立自强教育。2022-2023学年,该校为新疆籍学生发放助学金近65万元。

责任编辑:陈卓,惠滢,陈鼎   编辑:董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