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养大鱼 “浙”里的鱼子酱销全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12-07作者:陈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 见习记者 李文慧)从乌溪江畔到欧美40余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省衢州市又给世界贡献了一项“土特产”——鱼子酱。目前,衢州市柯城区的鱼子酱年产量已超过200吨,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69%,份额约占全球市场供应总量的1/3。


12月6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这里的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着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达氏鲟等多个品种,共10余万尾。雌性鲟鱼一旦达到取卵标准,将在15分钟内完成取卵、搓卵等16道工序,包装好的鱼子酱可以在48小时内被送往全球。


该养殖基地属于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衢州依托乌溪江独特的冷水资源,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引进了这家行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养殖基地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鲟鱼养殖基地。


记者在养殖基地看到,引水渠里来自乌溪江的水源源不断流进数十个圆形的养殖池,体型庞大的鲟鱼游动其中。据鲟龙科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鲟鱼对水质水温等环境要求较高,公司以前曾在其他地方尝试过养殖鲟鱼,后因水温等问题未能成功。但乌溪江优良的环境,为企业落地衢州提供了可能。


“除了自然环境以外,我们也考虑营商环境。”上述负责人说。据介绍,当地积极培育鲟鱼产业链,出台针对鲟鱼产业的详细规划布局。2023年,柯城区鲟鱼产业链总产值已达5亿元以上,带动周围8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

12月6日,繁育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鲟鱼雌雄鉴定的取样工作。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文慧/摄

当地鲟鱼产业链发展的另一股“活水”来自科研。鱼子酱以前主要取自野生鲟鱼。后来因过度捕捞,多种鲟鱼变为濒危物种,人们转而开始养殖鲟鱼获取鱼子酱。鲟龙科技就是在此背景下,基于科研攻关成果起家的。如今,鲟龙科技建立了鲟鱼培育研究中心,以开展鱼病综合防治、良种选育、低龄鲟鱼雌雄鉴别等行业性难题研究,从而不断提高鲟鱼存活率、怀卵率和鱼子酱的品质。前述鲟龙科技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培育出适合不同需求的鲟鱼新品种,而且可以实现鲟鱼半岁左右就进行雌雄鉴别技术,大大节约了养殖空间和成本。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以养殖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未来数字渔场。

12月6日,记者在鲟龙科技拍摄的智慧渔业水产养殖平台的展示界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摄

源源不断的“活水”助力鲟鱼游向更大的市场,也带动当地更多人走向富裕的道路。柯城区石室乡石室村村民方琴是鲟龙科技的一名打包员。在这里工作了10年之后,她觉得自己收入越来越高,“基本上能拿到八九千块钱”。

12月6日,方琴为即将发货出厂的鱼子酱贴标、打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文慧/摄

“以前真的是一无所有,在家必须问老公要钱,那个手心朝上的日子是很难受的。现在工作离家近,不仅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照顾家庭也更加方便。”方琴说。


责任编辑:宁迪 朱彩云   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