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2013年金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重要演讲,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丰硕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已从恢弘磅礴的“大写意”进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层面。当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规划图转化为惠及世界民众的实景图,当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逐步落地生根,人们感受到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更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共同把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的坚定信心。
滩涂成良港,天堑变通途。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中欧班列应运而生,如今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亚洲11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这条在法国人看来“不可能修成的路”,在中国建设者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近日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将中秘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随着奔驰的列车、联通的航班、劈波斩浪的货轮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物理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带来的是共建国家携手走向繁荣发展的无尽希望。
除了用“硬联通”打破肉眼可见的阻碍,推动共建国家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携手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标准“软联通”,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了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的差异,面临政策和规则的对接。以中欧班列为例,在开通初期,列车每到一国边境就要办理一次海关和车辆交接手续,沿途国家之间商定运输计划等日常工作,甚至还在用古老的电报。如今,随着统一规则被制定,古老的电报商定升级为电子邮件方式,“看不见”的梗阻被逐渐消除,国际经贸合作向更广、更深处拓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顺应了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10多年来,围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共建国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并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当津巴布韦遭遇严重干旱,中国援助的多口“幸福水井”,让当地村民从此喝上了放心水;长期以来,以治疗白内障、心脏病、唇腭裂等疾病为目标的义诊项目在共建国家广受欢迎,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光明与健康……诸多聚焦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工程,让人心相通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温暖底色。
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在此背景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青年最富有创造力和活力,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在过往10多年中,广大青年不辞辛劳、步履不停,“一带一路”延伸到哪里、共建项目在哪里,就义无反顾地奔向哪里,成为“幸福之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未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青年不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只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就一定能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把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