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政协,感悟“中国式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中国青年报  |  2024-12-03作者:杨宝光

11月30日,暖洋洋的冬日阳光洒在全国政协机关南广场。当天,75岁的全国政协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京源学校等首都10所学校的79名中学生。

他们是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共同举办的2024年第二次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学生专场)的学生代表。

“我们一起合张影吧!”站在广场上,学生们时而拍照合影,时而聚在一起谈论有关政协的历史故事。陪同的老师也不忘随机插上几句,帮助大家拓展知识点。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始于2019年,是全国政协机关加强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面向社会各界宣传人民政协制度、介绍全国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首次邀请中学生前来参加。活动期间,学生们集体参观了“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和“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展,近距离了解、感知人民政协。参观结束后,在政协小礼堂举行了座谈交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工作亮点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艺介绍了团中央在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协商代言相关工作情况。

沉浸式体验,了解政协历史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从参观专题展览开始。

整理好校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或熠熠闪光的团徽,戴上讲解耳机,掏出包里的笔和本,一进展厅,学生们就立刻进入了“上课”状态,大家自发聚拢到讲解员周围,跟随讲解员行进式了解人民政协75年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共八大的历史细节。

遇到感兴趣的史料实物,学生们会俯身端详,隔着玻璃一行行阅读资料上的文字。偶尔没看够的,还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然后追上“大部队”,追听下一处讲解。

“以前,全国政协对我来说特别‘高大上’,也很遥远,今天走进‘中共八大历史陈列’的展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马浩洋说,“看着陈列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我仿佛目睹了先辈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国家发展大计的场景。”

邱少琨是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观展过程中,油画《国旗的诞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幅画生动地展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讨论确定国旗的过程,国旗见证了国家的历史,承载了英雄的鲜血和汗水,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崛起。”邱少琨说,“以后参加升旗仪式,我都会想到这次观展的经历,想到前辈们为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想到我们青少年也应当承担起维护这一抹中国红的责任。”

活动中,两个展览不仅有珍贵的实物资料,还融入了多段历史影像资料,帮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历史背景。

“平时学校里多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次参观展览通过影像资料更直观地还原了历史真相。”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许傲然留意到“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有两面墙,墙上张贴了各界别政协委员的照片。“各个行业、各个民族的人团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政协‘团结’各界人士的真实写照。”她说,“之前觉得政协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政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亲身实践,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王心茗眼中,这次活动“严肃且活泼”。“‘严肃’是因为全国政协机关庄重的氛围,‘活泼’则是感受到了全国政协、团中央各位老师给予我们的自由与尊重,让大家提问互动、充分交流。”她说。

本次开放日活动中,5名师生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不仅交流了参观收获,还分享了平时深入学校、基层社区开展调研,进行“中国式商量”的实践活动。

在交流时,马浩洋提到,本次参观让他对“协商民主”有了更深的理解。“政协委员来自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他们带着各自所代表群体的心声诉求,围坐在一起,通过平等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可以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他说。

邱少琨则分享了自己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青春建言 共谋未来”活动时,针对某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的调研实践。为做好调研,他们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居民的想法和交通民警的建议,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了较为合理的道路模型和红绿灯系统,并与区政协委员进行了交流。

不仅如此,不少学生还借此机会,向在场的全国政协机关干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王心茗提到:“新时代政协制度如何更好地代表和反映人民声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刘寒溪提到:“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政协制度,后续有没有开展政协委员走进学校活动的考虑?”北京中学(西坝河校区)学生初靖尧直言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并提问“从现在起应该着重从哪些方面提升能力”。面对学生们的热情关切与强烈好奇心,全国政协机关干部耐心解答。

“通过参观与座谈,学生们亲身感悟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中国式商量’的意义与价值。”北京中学教师顾华楠评价道,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课本知识的真实性,更将为这些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种下一颗“四个自信”的种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延伸课堂,上好移动思政课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办好思政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朱疆谕看来,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让课堂上的知识“活”了起来,“书本上的知识更侧重定性,而此次参访活动让我触摸到了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人物”。

许傲然也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毛主席与周总理邀请宋庆龄参加政协会议时,寄给对方的两封信,“不管是信件誊写还是措辞修订,都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用心与赤诚”。

“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就是一次极好的大思政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师文涛发言时表示,“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将党的创新理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与思政课学习内容形成有效衔接,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思政教研组长于静表示,思政课既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也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它不是仅局限于课堂、教室内的知识课,而是有大格局、大视野的课。“正如今天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党史‘活’起来、思政‘趣’起来、信念‘燃’起来,给孩子们带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北京市京源学校团委书记于冉表示:“这种生动的参观、座谈,摆脱了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思政课教学方式,让青少年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增进了他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责任编辑:王素洁,孙庆玲   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