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今年的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在我国,慢阻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然而,患病知晓率只有0.9%。
今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11月20日召开的2024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表示,慢阻肺病正式进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个历史性、突破性的进展,能有效提升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平疫结合”,使慢阻肺病的管理更规范更连续,让人民群众享受幸福呼吸,进一步助力基层健康服务。
“2012-2014年,我们曾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当被问及‘听说过高血压和糖尿病吗’,60%的人都说听过,但知道慢阻肺病的人很少,对于它的危险因素、如何防控和治疗就更无从谈起。”杨汀感慨,慢阻肺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常常有患者因为症状加重才前往医院治疗,回到社区后,因没有专门的管理和督促,导致病情复发再次住院。“我碰到的一个最严重的例子,患者一年内病情持续加重,住院13次,健康和经济负担非常重。”
“当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基本公卫,基层医生能够把患者居家的模式管理起来,与在医院的管理形成衔接,有助于患者得到更全面的照护。”杨汀说,此外,还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于呼吸疾病的诊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平疫结合”,促进慢阻肺病防控关口前移,在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管理,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杨汀介绍,自2017年以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逐步开展“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基层肺功能能力提升项目和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搭建起国家慢阻肺病防控模式。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为各地培养“会筛查、懂诊疗、能管理”的基层队伍。“未来,我们计划3年培训1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杨汀说。
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对患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另一方面也给基层医生增加了工作任务。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在记者会上表示,防治慢阻肺病,既要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和健康照护水平,也要通过技术等新方式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为基层医务人员“减负”。
“基层医务人员最大的担心就是会不会因为慢阻肺病填写大量表单,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吴浩表示,为此,国家在制定工作随访表时,明确了可以将既往信息或数据进行抓取,减少表格的填写。未来也在考虑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三表合一,相关信息共享,减轻基层医务人员负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的慢阻肺病健康照护,早诊断,早治疗,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会增强。”吴浩说。
“慢阻肺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对百姓、基层医务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均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先后提交了四次政协提案。大会上,他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未来需要从行业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工作,从“知晓、戒烟、肺功能、吸入药物”四个方面做好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