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图集|年轻人在这里探索非遗乐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11-18作者:吴欣宇 白杨

立冬已过,小雪将至。在网络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漆艺”回归公众视野的同时,人们对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受访青年感觉近些年非遗更火更“出圈”了。

具体来看,52.1%的受访青年觉得非遗技艺、活动受到更多关注,50.0%的受访青年表示市面上的非遗周边产品更丰富,49.4%的受访青年觉得大众对非遗相关的产品消费意愿增强了。

不少游客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游客在各式灯笼下拍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游客举着狮子头头饰拍照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游客正在观看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调查显示,55.6%的受访青年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非遗反映出非遗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54.9%的受访青年觉得现在的非遗技艺与时俱进,更贴近现代生活,54.3%的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的火热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北京市朝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宫廷补绣代表性传承人启燕飞正在教小朋友们运用北京宫廷补绣技艺制作柿子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小朋友正在运用北京宫廷补绣技艺制作柿子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丁梅台正在手把手教小朋友制作北京宫廷补绣作品。她表示,近年来各种丰富的研学活动和非遗体验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让非遗技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游客正在体验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点蓝”步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推动非遗更好地发展,59.2%的受访青年希望相关单位打造多元化非遗体验项目,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54.1%的受访青年期待举办关于非遗的文化节、文化展,52.4%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把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打造接地气的非遗产品。

“让大家动手实践,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是传播非遗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北京联合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的20岁女生李佳祺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接触非遗,上大学后,她每周末都会到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兼职,运用清苑传统制香技艺教授游客制作香牌。在与小朋友的互动中,她逐渐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非遗、爱上非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摄

责任编辑:孙山   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