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核桃做成产业链,创业青年在新疆农村找到“第二故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9-25作者:魏其濛 王雪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见习记者 王雪儿)在瓜果飘香、风景美丽的新疆乡村,做个创业青年是怎样的体验?9月24日,记者在“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活动中来到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金华新村,见到了多位来新疆创业的年轻人。这些创业青年带动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就业,大家一起建核桃产业链、打造水果品牌、经营民宿,业余时间则一同庆祝传统节日,融合成了“一家人”。

40岁的向广旭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过去在浙江金华做生意时,参与金华市和温宿县结对共建工作的朋友给他介绍新疆的情况。于是,向广旭来新疆考察了五六次,最终看中了温宿县名产“185纸皮核桃”,2017年来到这里做核桃加工生意。他说:“这几年县里、村里都很关心我们厂的销售情况,想方设法帮我找客户、找货源,所以我很感谢,在这个地方我是扎根下来了,金华新村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向广旭的核桃年加工量约2000吨。目前,他正在打造核桃产业链:“每年8月到来年4月左右生产核桃,剩下的几个月榨核桃油,下一步还打算研究以核桃壳为原料做装修用的三合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核桃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工作。现在这里有50多名本地村民,其中一部分是2017年就跟向广旭一起创业的技术人员,其余是负责打包的工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正在打包核桃产品的工人。向广旭觉得,维吾尔族同胞工作上认真努力,生活中热情好客,“我们一起工作,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把她们(维吾尔族女工)当姐姐,她们也把我当弟弟。工作之余我们会聚餐,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钟曼元展示手工艺品店的刺绣服装。来自四川成都的钟曼元和20多名成都年轻人于2022年来到温宿县,经营“方宿”项目。他们所在的阿克苏知润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做农产品产销对接业务,也经营民宿、手工艺品店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钟曼元的团队帮助民宿房东尼亚孜·毛尼亚孜打造了“尼亚孜大叔”品牌,目前有苹果、梨、核桃、水稻等多种农产品。团队为当地小农户与大市场“牵线”,促进了各族农民增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方宿”项目的一个民宿小院。该民宿所属的“方宿林果文化产业主题村”采用南疆传统夯土建筑风格,在装修风格上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民宿内的咖啡师正在制作咖啡。钟曼元介绍说,目前整个“方宿”项目团队共40多人,其中一半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会对返乡大学生和本村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有一些员工原来是村里的家庭妇女,现在制作咖啡、泡茶、插花什么的都会,可以顺利上岗。从去年开始,我们一起度过了端午节、中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传统佳节,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参与“方宿”项目刺绣服饰生意的手艺人。“方宿”项目的成都团队来到当地后,和各族刺绣手艺人一起研发纹样,然后由手艺人制作刺绣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手工艺品店里的部分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责任编辑: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