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9-14 13:52
作者:孙铭蔚 吕鹏飞
青年“班”车,GO!|当艺术策展人决定去社区堆肥

编者按:漫漫通勤路,有话慢慢聊。9月13日,青春微访谈节目《青年“班”车,GO!》第一季正式上线了,首季节目由中国青年报和腾讯新闻联合打造。我们将满载不同领域的青春梦想,奔赴一个又一个“新型职场”,探索青年们为梦拼搏的心路历程和职业故事,展现各行各业年轻人就业创业新风貌。整季节目共分五期,每周五更新,在第一期节目中,我们将跟随艺术策展人的脚步,体验在小区里上一个“特别的班”……

 

今天的太阳似乎比往常更热些,在北京某小区,一个女生正忙碌着,她一会儿推着小推车来来回回搬运展品,一会儿将几个大箱子搬来搬去,摆放体验设施。很明显,这些布展的工作对她而言有些吃力,但汗流浃背的她仿佛乐在其中......

这位在干“体力活”的女生,就是我们《青年“班”车,GO!》节目的首期嘉宾张嘉容。她正在上一个特别的“班”,在小区里办一场环保展,不同于写字楼里的白领码字办公,搬运和布展才是她的工作常态。作为可持续低碳社区移动工作坊主理人,她常常说:“这些不仅是沉重的箱子,还代表着要‘重磅’宣传的低碳可持续理念”。

让“低碳可持续”触手可及

什么是“低碳可持续”?在张嘉容眼里,它不只是宏大的概念,更应该是每个人的日常习惯。比如在处理剩菜剩饭上,你会直接倒掉,还是将其搅碎放入带有蚯蚓的堆肥箱?如果选择前者,你会制造一袋垃圾;而选择后者,你将得到一箱肥料,再利用它种植蔬菜和水果,一个简单的循环系统就诞生了。

事实上,这次张嘉容的展陈便是一个微缩版的生态自循环装置,它由搅拌机、堆肥箱、雨水收集器、健身发电机、太阳能照明装置和移动种植箱共同构成。“收集的雨水可以浇灌植物,健身器和发电机结合可以生成清洁能源……我希望用实物展陈的方式让更多人意识到,低碳可持续的生活并不难实现,只要把一些微小的习惯串联起来就可以了。”

除了展陈的固定板块,张嘉容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互动环节,参与者可拿家中的旧物来换取蔬菜种子或种植工具。“物物交换,看似是最传统的交易方式,却体现了‘可持续’的理念。”

在更多人心中埋下“可持续”的种子

“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不想‘可持续’,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一点,张嘉容也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的。那时她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很多绿色发展理念,日常也会关注相关设计作品。她发现:好的设计自己会说话,甚至可以引导大家改变行为。以垃圾桶为例,如果设计本身是千篇一律的,那大家便很难想到垃圾分类;但如果在造型、颜色和标签上做出明确的区分,大家不用思考就能按类别完成垃圾投掷。“大家并不讨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可持续的意识需要被唤醒。”

这也正是张嘉容把她的展放入社区的原因。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环境的改变是整体环境改变的开端。在具体的展陈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对她的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来询问健身发电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蔬菜要怎么种更好吃……“我觉得他们就好像种子一样,或许未来某一天,会把可持续的理念散播到更多人心中。” 

坚持做对的事,总会等到花开

虽然可持续低碳社区移动工坊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支持和肯定,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这曾是让张嘉容最头疼的事。“完全是公益性质,并不赚钱,反而需要花钱。”好在,她还有其他工作收入,可以用来补贴移动工坊的工作。她说:“有时候父母怕我太辛苦,想要贴补,我都拒绝了,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负担。”“认为对的事情就要坚持,有压力的同时也有动力。”

随着张嘉容办展的次数越来越多,认可她的人也更多了。之前是她主动联系社区,现在一些社区和商场都会主动邀请她来传播可持续低碳理念,有的还能帮她解决资金问题并提供人力帮助,这让张嘉容非常开心:“不管将来怎样,我都会继续可持续低碳科普这件事,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去实践,哪怕有一两个人关注到、了解了,那就是成功。”(撰稿:孙铭蔚、吕鹏飞)

责任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