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品炒火捏捏乐 解压别上瘾

北京青年报  |  2024-09-10作者:张子渊 杜水静 林艳 张彬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杜水静

统筹/林艳 张彬

上学的时候捏、吃饭的时候捏、刷剧的时候捏……一种主要以PU材料做成的解压玩具捏捏乐正在“拿捏”年轻人的生活,有人说“不捏就不那么快乐”。当这股风潮席卷年轻人群体后,不同造型不同手感的捏捏乐甚至成了“时尚单品”,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捏捏乐正被“捏圈”追逐。“原本是解压玩具,越买越多以后变增压了。”一位喜好捏捏乐的年轻人说,她现在正准备退坑,把家里堆积的捏捏乐全部卖掉。心理专家认为,捏捏乐能够拿捏年轻一代的“解压心理”与缺乏触觉刺激等时代特征有关。但如果为买捏捏乐“减压”而陷入商家的销售圈套里,花费太多金钱,造成负担,反而得不偿失。

视觉中国供图

    入坑后“上瘾”

    网友收藏300多个捏捏乐单价从30元到140元不等

三年级的小乐喜欢在书包里装一个捏捏乐,虽然上课的时候不敢拿出来玩,但上下学的路上,她都要把捏捏乐攥在手里捏来捏去。父母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东西,她的回答是:“解压”。

作为父母的80后,不能理解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压力都来自哪里,但他们知道小乐周围有很多同学也都在玩捏捏乐,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多,捏捏乐也不算很贵,所以没太管。后来,小乐的父母在一个亲戚家发现,亲戚家已经上大学的孩子也有一大箱的捏捏乐。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捏捏乐已经不仅仅是小学生玩的玩具了,大学生们玩得比小学生更“疯狂”。

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上,很多年轻人晒出了自己的捏捏乐。

有网友专门在自己的房间里布置了一个角落,放上透明的展示柜,里面层层叠叠地挤满了捏捏乐。这个展柜的大小超过了一般家庭中的鞋柜尺寸。

“入坑一个月零4天,买了400多个捏捏,其中有60多个还在路上。家里实在放不下,收纳柜压着放进去,新买的整理箱已经在路上了。”网友闷闷晒出自己家中的捏捏乐图片,向其他网友征集收纳妙招。

闷闷收藏的这些捏捏乐,被她放在透明收纳柜里一层层摆好,她还在收纳柜门处贴上便签以便分类,便签上写着:“汉堡、吐司、松饼、甜甜圈、猫狗熊”等。从这些便签和其后面的展示分类图片看来,闷闷收藏的这些捏捏乐以食品造型和宠物造型为主。

像闷闷这样喜欢收藏捏捏乐的一群人形成了“捏圈”。说起如何被吸引“入坑”的,大学生小顾回忆,自己就是通过小红书“种草”捏捏乐的。她曾经看到过一个“买一车捏捏乐”的帖子,那时她还很不理解帖子里的女生为什么这么做。

抱着猎奇心态,小顾点了进去,之后平台不断给她推送捏捏乐的相关题材内容,她被拉进了捏捏乐的“大坑”。

现在小顾已经买了300多个捏捏乐,单价消费从30元到140元不等。后来为了收纳这些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捏捏乐,她还专门买了两个收纳柜。

入坑后,还容易“上瘾”。女生小黄回忆,自己当初喜欢上捏捏乐,只是单纯觉得这个东西的外观很漂亮很可爱,用手捏上去有解压感,于是就买了几个玩起来。平时,她不论是看手机追剧或者实习的时候都会随手拿一个捏捏乐在手中,就这样越捏越上瘾。

小黄说:“水感、奶油泥、纯泥、阻力泥,这些的硬度是递增的,现在比较流行的都是泥感捏捏,特别火的一种手感像干巴泥,也是有点阻力的,但更多的是蓬松感。”

    “捏圈”带来商机

    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爆火逐渐形成潮品交易圈

刚接触捏捏乐的时候,小黄也没想到自己后来能靠这个赚到钱。

小黄说,一开始她只是买来自己玩,后来刚好赶上一个大店开售新款捏捏乐,就“跟风”抢了几个,到手玩了两下,感觉手感不佳,于是就挂到了闲鱼上出售回血,没想到很快就被人拍走了。这一下让小黄看到了商机,于是只要再有大店开售,她都会多抢一点,留下喜欢的,剩下就卖掉,就这样她完成了从捏捏爱好者到售卖者的转变。

有买有卖,捏捏乐逐渐形成一个潮品交易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捏捏乐的话题不断增长,小红书平台上话题#捏捏#的浏览量高达26.1亿,线上线下的销售量也在持续攀升。

捏捏乐也已成为电商平台销量快速增长的品类之一。

一位线上捏捏工作室的店主介绍,很多顾客都是因为想要通过捏捏乐解压而入坑,但随着商家不断推出各种造型、款式、手感不同的捏捏乐产品,一些顾客就开始入手其他捏捏乐,久而久之,手中的捏捏乐就不仅仅是为了解压,而是成了收集品。

小沈就是一个捏捏乐的收集者,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收集好看的小玩意儿。去年她开始从慢回弹手感的捏捏乐入坑,逐渐买各种捏捏乐收藏,现在手里已经有1200个捏捏乐。这些捏捏乐的价格从大几十元到几百元的都有。

小顾手里的捏捏乐,则越来越贵,她开始入手一些大店的联名限量版。一些在“捏圈”中知名的捏捏乐专卖店,每次上新开售,都会遭到疯抢,还会被二次转卖抬高价格。比如,此前祖拉拉出品的铜锣烧捏捏乐,最高时曾被炒到一个上千元。

小顾说,这些捏捏乐的价格一时间被炒得很高,但跌得也狠。好多捏捏乐最高的时候卖上千元或者大几百元不足为奇,现在都跌回了二三百元。但即便跌到这个价格,还是比商品本身的真正价值高很多。

“我一般不跟着炒,我只是颜值控,只买自己喜欢的款式。”小顾说,她上学的时候买捏捏乐用的是压岁钱,后来工作了用的就是工资或者卖闲置捏捏回血的钱。

最疯狂的时候,小顾一个月的工资大部分用来买捏捏乐,工资攥在手上不到半个月就花光了。

捏捏乐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爆火,商家自然也嗅到了新的商机。有商家陆续推出一系列的营销手段:限时抢购、限量定制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有的商家还会在淘宝、小红书、微店上同时开几个商铺;在开售前通过直播的形式告诉粉丝开售的具体时间,到了开售时间后,又瞬间被抢没。经历了限量、疯抢、价格暴涨和跌落的一系列操作后,一些喜欢收集捏捏乐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限量款瞬间秒没跟黄牛涌入“捏圈”有关。

黄牛会盯着一些大店的产品用科技手段抢单,拿下限量捏捏乐产品后,马上就挂到闲鱼上高价出售。捏捏玩家小黄说,抢热门捏捏再代拍转卖已经成了这个圈子“不成文的规矩”。

就算抢不到限量热款也没关系,商家还会推出一些消费活动。比如知名的捏捏店铺YG曾推出满额赠送活动,即活动期间单笔消费满288元、满588元、满988元的会有相应的礼品赠送,并且还推出了VIP会员制。

很多店铺还推出了端箱(一种整箱购买的销售方式)赠品活动,即这一批的新品顾客全部购入,比单买一个要划算一些,不同的店和款式价格不同,几百到一两千都有可能。

“但其实端箱里的很多捏捏乐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多数最后还要去闲鱼上卖掉回血才行。”小顾说,她在网上卖的很多捏捏乐都是类似端箱里的货品或赠品。

除了卖掉一部分捏捏乐“回血”,“捏圈”中也有不少人干脆选择“退坑”,他们中有人自称“大怨种”,有人表示要“远离捏捏”“买的时候有多狂热,退坑就有多后悔”。

在以二手货品居多的平台上,也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捏捏乐挂出来售卖,且数量很大。这些售卖帖子一般都会标注“退坑”“低价”等词汇。而这些“退坑捏捏”大多标价几元到几十元,也有“全新捏捏”售价不过十几元。

    心理专家提醒

    解压要适度避免陷入“销售圈套”

青少年心理科普平台、抑郁康复社区“渡过”的心理咨询师吕军生的孩子也玩捏捏乐,因此他很早就关注到了捏捏乐在年轻一代中受宠的现象。

吕军生认为,捏捏乐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的解压功能与当代年轻人的需求相匹配。当代年轻人和小朋友都算是“互联网一代”,他们从小接触电子产品,接触网络传播,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互联网产品所带来的短暂精神快乐中,从而减少了对自我身体的感知。

“捏捏乐是通过手的触觉、眼睛的视觉以及部分嗅觉的刺激,来唤醒人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所以在玩捏捏乐的时候,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刺激会有解压的效果。”吕军生分析说。

不过,其实捏捏乐的减压效果非常有限。从视觉上和嗅觉上捏捏乐都是比较单调的,触觉上能带来的刺激也很短暂,捏两下就没感觉了。“我家孩子以前也玩捏捏乐,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后来就不玩了。”吕军生说。

既然捏捏乐的解压效果有限,为何还能让小朋友和年轻人自愿“入坑”呢?

吕军生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玩捏捏乐的内心需求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玩捏捏乐更多的是从众心理,是社交的需求,往往是看见同学拿着玩的,自己就买一个,回家捏一捏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就放下了。而且小学生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他们更愿意去买其他玩具,对于捏捏乐这种游戏效果有限的东西没有太持久的兴趣。但大学生或年轻人群体就不一样,他们很多已经有了独立经济能力,当一个捏捏乐玩腻以后,又会想买下一个捏捏乐。

捏捏乐商家瞄准的也是年轻人这个群体,不断推出新款式,还会打出盲盒、端箱、满赠等各种促销的方式。

因此,年轻人这个群体玩捏捏乐,已经不单单是解压了,而成了购买潮流商品。吕军生观察到,在捏捏乐流行过程中,喜欢玩捏捏乐的群体主要集中在00后及以后的孩子,70后、80后对捏捏乐的兴趣并不大。

他认为,这种现象也是捏捏乐流行的一种时代特征,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与00后的孩子过早接触网络,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游戏和群体游戏有关。

“70后、80后的小时候,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电子产品也少。最常玩的玩具是小汽车、洋娃娃、变形金刚或者是叠纸、橡皮泥、积木这种手工玩具,要么干脆就在外面追跑打闹。他们没有太多的钱买玩具,有时候就自己动手制作,木棍、泥巴、废旧物品都可能会成为他们做手工的工具。所以,这一代人从小就不缺少手上的触觉刺激,长大了自然对捏捏乐这种短暂的触觉刺激没什么兴趣。”

吕军生提醒,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把捏捏乐当个玩具,偶尔玩玩倒没什么,但如果陷入销售圈套,为此花费太多金钱,结果没有解压反而增大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