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印,中共党员,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制药与有机党支部书记、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助理。他是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致力于开发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的高效绿色合成新方法。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两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先后获得德国蒂墨(THIEME)出版社、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化学会颁发的新锐科学家奖等荣誉,他是新时代福州大学“三种精神”的践行者。
深耕科研 创新报国
兴趣的指引,让他沿着光的方向,一路追寻,从厦门大学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从德国明斯特大学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是叶克印无比坚定的选择,在他看来,科学家的最大价值便是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紧密结合,他瞄准世界合成化学前沿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发展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的高效绿色合成策略,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立志做“不一样的发现”。他通过设计合成新型的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通过光电赋能策略替代传统合成领域中使用的高危、高毒化学试剂,解决了有机合成化学中长期存在的反应效率低下、选择性难以调控和可持续性发展潜力不足等难题。
但科研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秋天,实验进入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破了原有的计划,校园封闭、教职工无法正常出入校园。为了科研进度,叶克印毅然决定留守实验室,在校内教工招待所自费住宿,一待就是二十六天。在此期间,他每天都和研究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紧张的实验、深入调研文献和开展学术讨论、整理实验数据和修改文章稿件。最终,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合成手段实现多个连续C-H键的选择性加氧转化,从简单的烷基苯或三氟乙酰胺转化为相应的多乙酰氧基化合物,这一原创性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上发表。而在此之前,这种转化被认为只存在于生命体系且只能通过酶催化的方式实现。从2022年底到2023年4月短短的半年内,叶克印以通讯作者身份连续发表Nature原创性研究论文和Science前瞻性文章,实现了福州大学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研究团队所开展的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同时,也积极服务于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研究。研究工作开发的新颖杂环药物分子骨架引起了全球化工头部企业德国BASF公司的兴趣,叶克印研究团队与之达成了初步的科研合作意向,借助BASF公司完备的农药研发平台,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磺酰胺类农药的构效关系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培根铸魂 匠心育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叶克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国家未来杰出化学家为使命,注重将科学思维、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他积极探索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主持福州大学“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项目,为“本-博”贯通科研人才培养贡献重要力量。在课程教学中,他有机地融入“嘉锡精神”、“闽籍有机化学家”等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育人全过程。
叶克印深知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性,于是主动请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嘉锡拔尖班和英才计划班导师,积极参与“导师下午茶”“格物讲坛”等活动,与青年学子促膝长谈,引导青年学子把国家需求、个人成长和课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次次与学生深入交流中收获了一大批迷弟迷妹。郭朋是叶克印的第一位博士生,也是“Alternating the current direction”论文(该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上)的第一作者。在他眼里,比起“权威型”的导师,叶老师更像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邻家兄长。在科研生活中,叶老师总会用“挺好的”“可以试一试”“我的建议是…”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迎接挑战,广泛接纳来自不同领域的见解,积极思考,敢于提问题,不怕提错问题,勇于与大咖们进行思维碰撞和学术切磋。正是这一次次的鼓励,让学生们不断寻求突破,在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拥有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难题的自信与勇气。
党建引领 硕果累累
作为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制药与有机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叶克印是支部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他坚持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一盘棋”的工作原则,以“党建强、学科强”为宗旨,探索支部建在学科上、支部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党建模式,积极有效地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
作为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叶克印激励支部教师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重大教改项目、科研项目和科研孵化任务,在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学术职务,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全面提升支部党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围绕制药与有机学科建设带好队伍,为支部党员上好每一堂党课,发展教师党员,以党建促育人;根据制药与有机学科专业的特点,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支部活动,带动师生加入到党建活动和工会的各项活动中,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在他的带领下,制药与有机党支部的人才培育工作硕果累累。支部教师党员中,叶克印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李兴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刘晨光获批海外博后专项、岳会锋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等。培养的研究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多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福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毕业生进入哈佛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及做博士后研究。
高校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集中交汇点。叶克印勇立潮头、求是创新、科技报国、匠心育人,从“追光者”到“点灯人”,担当教育使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和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福大教师的风采!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
编辑:郑勤业
来源:福州大学新闻网
责编:包玉兰
审核:许志铭
近期热门文章
👉福大太大?码住这篇不迷路!
👉最大年龄差10岁?2024级本科新生数据大揭秘!
👉福大,上“新”!
👉招20名!可双聘!福州大学医学院诚聘高层次人才!
👉22岁读博,最大年龄差29岁!2024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转发、点赞、在看,为福大点赞
小福 福州大学
叶克印,中共党员,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制药与有机党支部书记、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助理。他是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致力于开发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的高效绿色合成新方法。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两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先后获得德国蒂墨(THIEME)出版社、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化学会颁发的新锐科学家奖等荣誉,他是新时代福州大学“三种精神”的践行者。
深耕科研 创新报国
兴趣的指引,让他沿着光的方向,一路追寻,从厦门大学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从德国明斯特大学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是叶克印无比坚定的选择,在他看来,科学家的最大价值便是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紧密结合,他瞄准世界合成化学前沿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发展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的高效绿色合成策略,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立志做“不一样的发现”。他通过设计合成新型的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通过光电赋能策略替代传统合成领域中使用的高危、高毒化学试剂,解决了有机合成化学中长期存在的反应效率低下、选择性难以调控和可持续性发展潜力不足等难题。
但科研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秋天,实验进入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破了原有的计划,校园封闭、教职工无法正常出入校园。为了科研进度,叶克印毅然决定留守实验室,在校内教工招待所自费住宿,一待就是二十六天。在此期间,他每天都和研究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紧张的实验、深入调研文献和开展学术讨论、整理实验数据和修改文章稿件。最终,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合成手段实现多个连续C-H键的选择性加氧转化,从简单的烷基苯或三氟乙酰胺转化为相应的多乙酰氧基化合物,这一原创性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上发表。而在此之前,这种转化被认为只存在于生命体系且只能通过酶催化的方式实现。从2022年底到2023年4月短短的半年内,叶克印以通讯作者身份连续发表Nature原创性研究论文和Science前瞻性文章,实现了福州大学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研究团队所开展的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同时,也积极服务于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研究。研究工作开发的新颖杂环药物分子骨架引起了全球化工头部企业德国BASF公司的兴趣,叶克印研究团队与之达成了初步的科研合作意向,借助BASF公司完备的农药研发平台,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磺酰胺类农药的构效关系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培根铸魂 匠心育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叶克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国家未来杰出化学家为使命,注重将科学思维、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他积极探索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主持福州大学“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项目,为“本-博”贯通科研人才培养贡献重要力量。在课程教学中,他有机地融入“嘉锡精神”、“闽籍有机化学家”等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育人全过程。
叶克印深知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性,于是主动请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嘉锡拔尖班和英才计划班导师,积极参与“导师下午茶”“格物讲坛”等活动,与青年学子促膝长谈,引导青年学子把国家需求、个人成长和课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次次与学生深入交流中收获了一大批迷弟迷妹。郭朋是叶克印的第一位博士生,也是“Alternating the current direction”论文(该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上)的第一作者。在他眼里,比起“权威型”的导师,叶老师更像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邻家兄长。在科研生活中,叶老师总会用“挺好的”“可以试一试”“我的建议是…”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迎接挑战,广泛接纳来自不同领域的见解,积极思考,敢于提问题,不怕提错问题,勇于与大咖们进行思维碰撞和学术切磋。正是这一次次的鼓励,让学生们不断寻求突破,在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拥有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难题的自信与勇气。
党建引领 硕果累累
作为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制药与有机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叶克印是支部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他坚持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一盘棋”的工作原则,以“党建强、学科强”为宗旨,探索支部建在学科上、支部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党建模式,积极有效地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
作为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叶克印激励支部教师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重大教改项目、科研项目和科研孵化任务,在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学术职务,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全面提升支部党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围绕制药与有机学科建设带好队伍,为支部党员上好每一堂党课,发展教师党员,以党建促育人;根据制药与有机学科专业的特点,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支部活动,带动师生加入到党建活动和工会的各项活动中,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在他的带领下,制药与有机党支部的人才培育工作硕果累累。支部教师党员中,叶克印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李兴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刘晨光获批海外博后专项、岳会锋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等。培养的研究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多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福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毕业生进入哈佛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及做博士后研究。
高校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集中交汇点。叶克印勇立潮头、求是创新、科技报国、匠心育人,从“追光者”到“点灯人”,担当教育使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和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福大教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