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谢洋
通讯员 张少梅 蔡曦葳
如今,年轻人的夜间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新引擎。年轻人对夜市街区的发展也有了更多期待。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1%的受访青年期待夜市街区有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59.7%的受访青年希望对夜市经营者提供场地租赁优惠,59.2%的受访青年期待提供宣传推广支持。
受访青年感觉夜经济存在同质化问题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90后蔡宇涛是夜市的常客,在他看来,部分地区的夜经济缺乏特色,在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方面也有待提升。同时,他认为需要在夜市经营和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之间做好平衡,避免噪声扰民等问题。
“现在一些街区的互动表演不太有特色。”来自西安的90后冯丽感觉,一些夜市街区表演项目虽多,但比较同质化,服化道也没有那么精致,她更希望在不同城市能看到专属于当地特色的表演。
来自浙江的蓝惠觉得,夜市的公共环境建设还有待加强,“有些人将垃圾随手扔在地上,挺不文明的。”她建议在人流量较多的夜市街区增设一些垃圾桶,同时加强宣传,倡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前“夜经济”中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查显示,环境卫生差(50.3%)、产品质量无保障(46.0%)、安全措施不足(45.3%)是受访青年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还有:交通不便(43.2%)、活动种类不够丰富(35.6%)、价格偏高(29.8%)、缺乏特色和文化底蕴(17.6%)等。
在广西南宁埌西夜市,这里的首家假蒌饼摊位老板苏治觉得,夜市商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同一种类的小吃往往有五六家在卖。“特色小吃需要得到保护,每个老板都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不要老是模仿,要多钻研特色产品吸引顾客来消费。”
近六成受访青年期待夜市街区有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今年6月,蔡宇涛曾前往甘肃敦煌旅游,在那里,具有地方特色风情的夜市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他期待其他地区的夜市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互动体验项目,比如传统文化体验工作坊、特色主题表演等。
来自陕西咸阳的80后陈军最近被家门口的中医夜市吸引了,作为一名上班族,他久坐时间较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听说家门口开了中医夜市,就带着孩子一同体验了推拿按摩等项目。“希望以后能针对小朋友推出一些互动项目,比如中医绘本等,让小朋友也能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前不久,来自深圳的方婕(化名)前往江西景德镇夜市体验了手工陶瓷制作,她觉得景德镇的夜市可以围绕陶瓷进行创新,策划一些能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瓷器文化的活动。
随着“夜经济”的升级,受访青年也有了更多期待。数据显示,57.1%的受访青年期待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48.3%的受访青年希望有创意市集与手工艺品展销,48.1%的受访青年期待健康养生空间。此外,24小时智慧书屋与阅读角(46.7%)、夜间演艺与音乐现场(41.6%)以及互动式拍照、直播空间(21.4%)等也是受访青年期待的“夜经济”新形式。
“希望在宣传上再加把劲儿!”来自广西南宁的邹宛芹觉得,除了在一些节日策划特色活动外,宣传形式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通过制作精彩的短视频等形式,吸引人们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年轻人最期待的就是新鲜感,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夜经济的氛围也会更浓。”
受访青年期待对夜市经营者提供哪些支持?调查显示,59.7%的受访青年希望提供场地租赁优惠,59.2%的受访青年期待提供品牌宣传与推广支持,55.5%的受访青年希望提供资金与融资支持。其他还有:提供培训与指导服务(37.9%)和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32.4%)。
在“广旅·南宁之夜”街区,各类摊贩是夜市“烟火气”的最小组成单位。广西旅发不夜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庞燕妮介绍,在招商方面,街区会针对非遗、特色小吃给予优惠扶持,注入多方资源;在经营方面,会持续孵化培育特色商户,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打造经营爆款产品,也会在节假日、周末进行促销活动。
过去,广西南宁埌西夜市周边乱摆摊现象时常造成交通堵塞,存在安全隐患。今年,当地政府疏堵结合,对夜市进行了综合整治。随着夜市管理的规范化,苏治的生意也更好了,“我的收入增加了,摆摊经营时间自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8.5%,95后占35.7%,90后占33.3%,85后占12.5%。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2.7%,二线城市的占43.1%,三四线城市的占20.4%,县城或城镇的占3.1%,农村的占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