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北京在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9-05作者:樊未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记者今天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为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并引导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形成人工智能通识课“一校一品”的“AI+专业”特色品牌。

新学期开启后,北京市属公办高校近五万名大一新生,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该课程的系统学习。

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由“通识基础”“算法原理”“前沿拓展”“实践实训”四个模块组成。第一、二模块课程由北京市教委牵头统一录制,建设慕课平台供北京市属高校使用,第三模块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分专题录制,各校自主选课,第四模块由各校自行组织。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精准对接各校特色与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课程慕课部分设计了理工版、管文版和艺体版三个通用版本,同时学校也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个性化“组装”课程。

据了解,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均选择了艺体版通用课程,设计为1学分,16学时;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专业涵盖范围广,分别开设了理工版、管文版、艺体版课程,一般为1-2学分,16-32个学时;北京建筑大学结合学校专业需求,在通用版本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把校内相关课程中关于数制转换、逻辑思维等内容列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基础。

各校在课程建设和组织过程中展现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力求让课程更贴近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对教育创新的积极回应,更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下,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北京率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李奕说。

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将对人工智能通识课持续进行迭代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虚拟教研室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持续创新与完善。持续强化人工智能与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案例的范围和数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AI技术的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北京市教委还将组织北京市人工智能类学科竞赛。

责任编辑: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