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大学生志愿者与非洲朋友的故事越说越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9-04作者:尹希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直到成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志愿者,臧琪琪才发现,她与非洲朋友的故事越说越多。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举行,50多个中非合作论坛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齐聚北京,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共话合作。

峰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0所高校的700名志愿者已经上岗了。

“从小到大,我跟非洲朋友挺有缘分,家人也有很多和他们的故事。”趁着在志愿者之家休息的时间,中央民族大学生态学研一学生臧琪琪细数了她与非洲国家的缘分。

臧琪琪老家在海南,她记得,每年都有非洲留学生到海南医科大学交流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臧琪琪的父亲帮一位非洲留学生到超市买东西,两人由此成为了好朋友。

“他的中文名叫陈强,我高中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时候,他还帮我改过演讲稿。还有另外一个事情……”臧琪琪话刚说完,又想起自己的叔叔曾随公司去过非洲国家修铁路、做工程,表哥还曾在2022年埃博拉疫情期间,前往非洲埃塞俄比亚提供医疗援助。

从本科期间,臧琪琪就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做过获奖运动员陪同志愿者,当过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后来还作为志愿者领队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在臧琪琪看来,大型活动让自己长了见识,并有机会了解各国文化。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中央民族大学生态学研一学生臧琪琪与大会标志合照。受访者供图

在峰会上岗的志愿者中,掌握两门以上语言的超过志愿者总人数的30%,其中还选拔了一批致力于国际关系领域研究、非洲地区建设发展的00后复合型志愿者。集中培训期间,工作专班邀请专家为志愿者讲授国际背景、文化交流和礼仪相关知识,让志愿者充分展现首都青年自信昂扬的良好精神风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大三学生肖宇熙说,今年6月看到学校发布招募通知后,她就报名了,面试的时候,还特地把今年4月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与仿生机器人共同提供志愿服务的经历分享给面试官。

这一次,她的服务岗位从大厅前台换到了发证中心,负责翻译媒体通知,整理和发放媒体证件。

第一场“专业能力大考”是8月31日,那是肖宇熙上岗第一天。她记得,当时距离媒体包领取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有一位法国记者已经提前到达大厅一楼的等候区。与法国记者闲聊的时候,肖宇熙笑称,等候区变成了“外语角”。

当时,法国记者说,自己正在学习中文,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和志愿者们多交流,还鼓励法语专业的志愿者,“Come to practice your French(一起来练习法语)”。

9月4日,一位外国记者在留言簿上用中文给志愿者写下“加油”,这是志愿者肖宇熙上岗以来第一次看到外国记者写下中文。留言中还写道,希望此次峰会成为另一个新的台阶,为“全球南方”建立共同的未来。肖宇熙供图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研二学生焦淼也遇上了类似的“外语角”。本科期间,焦淼曾学习法语,但此次论坛峰会期间,她担任英语翻译岗位。焦淼说,上岗服务期间,有一队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嘉宾在用法语交流,而此时互动区的法语志愿者不在。见此情况后,焦淼临时接过了法语翻译的任务。讲解技术时,她突然忘记了一个单词,便试着用英语作简单的解释。正打算继续用英语讲解时,外国嘉宾笑着说:“我们继续用法语,这样对你更有帮助,更能够锻炼你。”

“温暖友好的氛围让我感受到外国朋友的友善和中非之间浓浓的友谊。”焦淼说,此后的休息时间,她又练习了用法语介绍,争取当一个“六边形战士”。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研二学生焦淼在AI数字人多场景播报空间内为利比里亚的记者拍照。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执法技术专业的研一学生田玉政此次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刚上岗就被派到了后台技术组。他介绍,后台技术组作为大会人员信息管理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代表团账号密码的发放、管理及服务支持的重要职责。当代表团在注册过程中遇到难题,技术组志愿者要迅速响应,提供技术支持,在后台数据库中进行核验与更正,保障注册流程的顺利进行。

与台前的志愿者相比,田玉政所在的岗位很少和与会嘉宾直接接触,但在他看来,幕后的岗位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自8月30日上岗起,每天7:30,他与其他同校志愿者就在上车点集合,乘大巴前往会场,8:40左右已经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第一次参加(重大活动),有新鲜感,也感受到重大活动的意义。”田玉政说,他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保障大会顺利进行的关键作用。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执法技术专业的研一学生田玉政在会场外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此次论坛峰会期间,志愿者在69个岗位上服务,涉及咨询引导、语言翻译、讲解展示、媒体服务、交通协助等。“更加注重综合能力选拔,更加注重多语言专业服务,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培训”,在这样的高要求下,700名志愿者还将继续用专业和热忱为中非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4日电

责任编辑: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