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的外卖骑手徐先生送餐期间发生交通事故,他通过“一键报案”手机App发送了事故报案信息。“幸亏有职业伤害保障,治疗完成后,手机上点一点‘申报’,把医疗诊断材料拍照上传,很省事儿。”徐先生说。
目前,在我国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七省(市)推行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超过两年,被形象地称为“外卖小哥的专属保险”。截至今年6月底,像徐先生这样受益的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886.6万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方位部署,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一键报案”即可获赔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今年以来,中山市通过‘一键报案’平台确认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已达402宗,完成职业伤害待遇支付总金额超980万元。”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职业伤害确认以及待遇给付申请相较工伤认定,流程快捷方便,全流程在线上办理,最快当天可办结,加快了职业伤害确认、待遇支付速度。”
徐先生遭遇交通事故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手指骨折。“一键报案”后,今年7月,徐先生服务的企业收集了职业伤害确认有关材料,通过相关信息平台提交“职业伤害确认待遇给付”申请,中山市相关部门当天办结,很快报销了医疗费,徐先生拿到了相关补偿。
2022年7月,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指导下,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等7家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在7个省(市),参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为期两年。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后,平台“一次申请”待遇给付,灵活就业人员的属地人社部门通过信息协同,依次进行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支付“打包办理”,同时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全流程跟进服务,主动、高效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待遇保障。
“目前,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缴费登记、申报缴款、保费划拨等征缴业务、还有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整个全链条业务均可线上申请办理,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这名相关负责人说。
保额较低的商业保险难以提供全面保障
目前,在7个试点省(市)以外,部分平台企业出于社会责任和降低经营风险等考虑,为平台从业人员购买了商业意外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具有灵活、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存在缴费高、范围窄、保障低、理赔难等问题,难以真正替代工伤保险。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灵活就业人员中,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很多人在工作中受伤,大多选择立即返回农村老家养伤,拿到手的赔付金额很难让灵活就业者满意,有些人甚至没能得到任何赔付。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供了一起试点案例:2022年9月30日,外卖骑手王某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送餐途中,不小心撞到石墩导致摔倒,现场报警送医治疗,被诊断为颅骨骨折等多项病症。王某通过相关信息平台提交“职业伤害确认待遇给付”申请,获得18.8万元赔付。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3月底,江苏省已累计将178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保障的订单数达44.52亿,征收保费2.67亿元,支出待遇2.49亿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据了解,目前,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省(市)职业伤害保障待遇主要有医疗、伤残、死亡3项待遇,伤后医疗费不封顶、一到四级重度伤残职业伤害人员纳入基金终身保障、实现了“低缴费、高保障”,凸显了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性、优越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具有传统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标准就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可以看作现阶段针对新就业形态人员工伤保险的替代,保护在劳动过程中遭遇伤害的灵活就业人员,且不以传统的劳动关系为前提。
王天玉建议,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尽快“扩面提质”,把互联网平台有关的全行业企业全部纳入,仅靠保额较低的商业保险难以为平台从业人员构筑起“安全网”。
尽快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基金
据介绍,目前,职业伤害保障各试点省(市)均已出台政策,参照现行的工伤保险待遇,扩大覆盖范围,以期能集中解决灵活就业人员较为迫切的赔付需求。
目前,广东省工伤保险部门建立了保障待遇“快办特办”机制,以小额费用快审快支为重点,出台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快审快支试行办法,2000元以内小额医疗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死亡等重大事故启动“急事特办”机制,全面提升保障待遇核付效率。
对于职业伤害保障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伤害保障单凭平台企业投入资金,无法形成自发的、有效的市场供给,从长远角度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需要政府、平台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尽快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基金,出台管理细则和运行机制,让制度能覆盖所有不具有传统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人群。
王天玉提出,在职业伤害保障运行过程中,平台作为保险义务人应承担缴纳保险费义务,但无须承担工伤工资和伤残津贴,这部分待遇给付应该完全转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即参保企业无须承担缴费以外的待遇给付义务,从业人员受伤后,无需向平台申请获得赔付,仅需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保险待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制度目前运行总体平稳,试点范围的新业态人员应保尽保,兜住了保障底线。下一步,将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保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