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三分之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8-21作者:胡宁 张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实习生 张轩)在今日上午开幕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到,截至 2024 年7月,我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已超过 19 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

辛国斌表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密集活跃,机器人易用性及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他提到,过去十年来,我国加大创新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服务模式变革,促使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到今天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辛国斌列举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首先,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谱系日益完善,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手术、物流等服务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其次,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他介绍,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十年间增长近19倍;服务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他还提到,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约15%。

在发展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治理监管日趋完善。辛国斌说,我国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举措,参与制修订26项机器人国际标准,成立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推动机器人伦理研究和监管治理等国际合作。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还存在正向设计能力薄弱、产业基础不牢、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足等问题。”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大力开展机器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完善“机器人+”应用体系,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辛国斌认为,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国的协同创新和支持。下一步,各国需携起手来,共筑全球产业发展生态,从推进新型工业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出发,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共建全球产业治理体系,深化国际分工协作,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共同打造高效、优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中国机器人规则、规制、标准同国际接轨。

此外,辛国斌表示,未来还需进一步共享全球创新发展成果,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因业、因地制宜推动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在他看来,针对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全球共同关心领域,以应用促合作育共识,才能推动成果惠及更多国家行业。

“自2015年以来,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为机器人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窗口和重要平台。希望大家充分用好这一平台,发表真知灼见,打造共赢典范,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繁荣贡献智慧力量。”辛国斌说。



责任编辑: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