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固堤 冲锋在前

江西青年投身防汛保卫战

中国青年报  |  2024-07-08作者: 陈卓琼

只要雨下得稍稍大一些,黄擎轩就会一刻不停地想:这里会不会有“泡泉”,那里有没有垮塌……

这名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立新乡团委书记,已经在堤坝上住了10多天。乡里给他和青年突击队提供了一处可供临时落脚的防汛屋,屋里堆满防汛物资,只有两张床,有时候黄擎轩只能住到车里。

一段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让修河水位暴涨并超警戒水位。永修县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不久,黄擎轩就带领近10人的青年突击队来到立新圩,应急值守、抢险固堤。

中村段全长1.1公里,是立新圩中情况最复杂、形势最严峻的一段。该段土质堤坝含沙量高,由于河水长时间浸泡,坝体松软,汛期高水位时,很容易渗水,形成泡泉,即坝身或坝基内的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的现象。而此处有很多泡泉点,排险压力大。

黄擎轩每天要走3万多步,睡不到4个小时。因为防汛需要,上堤那天起,他从零开始学起了水利知识,跟着技术人员边学边干,积累一些处置和抢险经验。

黄擎轩要求每名巡查队员都懂些水利知识,这样在处置和抢险时才不会犯低级错误,“一些小泡泉自己就能现场处置,不用等到技术专家和专业救援力量到场,以免延误最佳处置时间”。

被雨水泡过的沙质土松软,脚踩到很容易陷进去。黄擎轩巡堤时就陷进去过,挣脱后带着一腿泥回去,还摔过几次。后来这名90后有了经验,“踩上去之前先拿铁锹敲一敲、探探路”。

黄擎轩此前没上过圩堤,来之前对困难预估不足,只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现在,他已在圩堤上连续值守10多天,妻子开车从外地给他带了些换洗衣物。

防汛期间,黄擎轩主动协调县里一些单位加派挖掘机、铲车等机械台班驻守,让该圩堤段应急除险有效实现机械化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让防汛人员能更多更密集地投入巡堤查险中。

这几日,九江市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毒辣的太阳把黄擎轩晒得黝黑,防汛屋内空调和风扇都开着,仍十分闷热,待上一会儿就出汗。7月4日下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这里时,黄擎轩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刚刚刮了胡子。

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线,洗澡、刮胡子这样的小事都不容易,更谈不上睡一个安稳觉。近段时间,九江市百余支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队伍值守防汛一线,承担起全市构筑子堤、排涝等应急抢险任务和物资运送、秩序维护等服务保障工作。

永修县艾城镇中心小学集中安置点里住着从艾城镇青山村、阳山村、高桥村等多个村子疏散转移来的近百位村民,其中有小孩和老人,按照户和村被分批安置在10间教室。

安置点启用前,团永修县委就招募青年志愿者承担起清扫、搬运、分发物资等一系列工作。村民陆续来到安置点后,志愿者还帮着登记人员信息,安抚情绪。

大学生志愿者李佳淇穿着红马甲,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老人们陆续住进来,李佳淇领着他们到物资室领取毛巾、脸盆、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帮他们铺好床,夜里她还会给每间教室点上蚊香。到了饭点,李佳淇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把领来的盒饭有序分发给每位村民。

这个“临时的家”看上去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垃圾,志愿者会定时打扫、清理,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天气再热,也不会脱掉身上的红马甲。李佳淇说,这样村民有事就能快速找到他们。

志愿者都是在看到团委的招募信息后主动报名来到安置点,很多人的家都在县城,即使已经来了几天,袁晨露也还是听不太懂老人们说的土话。她只能仔细听,然后多问上几遍:“奶奶你在讲什么?”这样,老人就会用蹩脚的普通话再说一次。

袁晨露是江西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暑假后上大二。空闲时,她会陪安置点的孩子们玩,陪老人聊天,碰上老人上下楼,也会主动上前扶一把。一天的志愿服务结束后,永修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派车把他们安全送到家里。

报名的时候,袁晨露没想过这是一个“长期战线”——需要很多的精力和耐心,每日重复的工作也让她感到疲惫,“爷爷奶奶总是对着我们笑,还把分到的饮料拿给我们,用不大顺溜的普通话说着暖心的话:‘崽哩诶,坐下休息哈’。”袁晨露说,正是这一张张笑脸,拂去了她心里的疲惫,“我的工作也让在前方守堤的勇士们无后顾之忧——这次志愿活动很有意义。”

“防汛救灾、安置保障的一线,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青年冲锋在前”,团江西省委副书记罗华说,他们中有的是刚参加完高考的中学生,有的是返乡的大学生,有的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目前,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仍在不断壮大,“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他们做好队伍组建、知识培训、物资运转、生活服务、安全防护等后勤保障,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志愿者还将协助团委收集需要救助的青少年信息。6月下旬以来,团江西省委通过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2024“抗洪救灾,希望同行——希望工程救灾特别行动”,已筹集善款12万元,牛奶1200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素洁,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