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年聚集地办夜校

上海徐汇构造适合青年成长的“生态园”

中国青年报  |  2024-05-29作者:王烨捷

    随着全国青年夜校工作的深入推动,各地的青年夜校都如火如荼地办起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在上海的市中心徐汇区,青年夜校办进了新地方——青年聚集的网红书店、青年人才集中居住的单身公寓,还有青年喜爱的网红商圈、地标空间等。

    那些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数得上名号的场地,开始逐步向青年夜校开放。比如,有着百年历史的邬达克洋房“梧桐66”、聚集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黑石公寓、每天都有人来买书打卡的钟书阁等。

    “过去我们做青年中心、青年夜校,经常使用属地的党群服务中心,随着青年兴趣更加多元,我们正在着力拓展社会上的‘青春聚集地’。”团上海市徐汇区委书记张海介绍,徐汇区本身就拥有武康大楼、安福路、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等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点”,是个自带文艺范儿的区域。该区团组织聚焦连点成面,构造出适合青年成长的“生态园”,而不是仅仅做一个个好看的“盆景”。

    社会空间与青年“双向奔赴”

    位于徐汇的钟书阁,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受到追捧。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说,“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图书馆”。

    但钟书阁的目标,远非成为一家网红书店。钟书阁上海区域总经理朱兵,如今有了另一个身份——钟书阁徐汇店青年夜校主理人。每周他都会和属地团干部一起琢磨夜校开设些什么课程。最近火爆的课程,是5月的敦煌文化课。年轻人在工作日的晚上来到钟书阁,与学者一起探讨历史,做手工、画素描。

    “我们书店平时工作日晚上人不多,周末人很多。我们也想在工作日把人流带动起来。”朱兵发现,徐汇的团干部“干活有章法”,决定开设一门夜校课程前,他们会先做调研,“会在公众号上发问卷,看看哪些课青年喜欢”。

    与大多数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不同,钟书阁365天全年无休,每天从上午10点营业到晚上10点。这里交通方便,周边办公人群又多,晚上7点至9点特别适合下了班的年轻人过来坐坐。

    朱兵说,这样的合作是“双向奔赴”,钟书阁获得了人流,年轻人产生了“体验感、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目前徐汇区已有的77个青年中心里,有30余个已开设了青年夜校,其中有10多家夜校设在了像钟书阁一样的“网红打卡点”。比如,黑石公寓里的“TRI第三空间”,就已成为了独立音乐人的最爱。这里不仅可以排练演出,还能与同行交流形成创意火花,把“好点子”变成一场颇具创意的艺术盛宴。

    青年公寓里少不了青年夜校

    团徐汇区委所作的调研报告《城市青年宜居安居需求调查与政策改善》显示,工作在徐汇的青年人群大多以租房解决居住需求,其中三分之二采用市场化租赁形式租房。

    《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也把“青年宜居”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考量。“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

    “徐汇青年公寓入住率达到95%至99%,是名副其实的青年聚集区,青年密度特别高。”张海告诉记者,在这些青年公寓里开设青年夜校,是团区委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用心服务青年的一项重点内容。

    “我们的夜校,不是办一两场活动、一两次培训,而是要最终培育形成一些青年社群,实现青年社区自治。”位于徐汇核心地段的城开汇社区是上海首批上市的大型保障性租赁项目,该项目1006套房源已出租95%,租户中40岁以下青年占比95%,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7%,海归留学生占比13%。该社区青年中心负责人张旖颖介绍,这里的年轻人活力十足——每天晚上7点半以后,在社区内遛狗、跑步、打球的人很多,年轻人晚上都出来玩了。

    “去年我们做了一次需求调研,社区活动里,他们喜欢瑜伽课、非遗文化课、插花课,但如果要给他们上知识分享类课程,他们就喜欢有实在内容、能学到东西的课,比如摄影。”张旖颖说,5月的春日摄影课很受欢迎,课后40名学员还交了作业,夜校收到50幅作品,还评了奖、办了摄影展。

    她介绍,夜校由物业管理单位和团区委、街道团委等共同筹办,大家都在争取优质的课程资源,“我们后面还会有话剧社团,定期在夜校上课、排练,最后会在社区里演出”。

    张旖颖说,青年公寓夜校的重要目的是把社区里能张罗、肯奉献、有本领的青年骨干找出来,最终推动实现社区青年自治。

    青年夜校解决青年“急难愁盼”

    在徐汇区的湖南路街道,街道文化中心这处“宝地”如今也成了青年夜校的一处重要举办地。它虽然不是网红打卡点,但却实实在在为青年解决了“急难愁盼”的问题。

    每个周末,周末面包弦乐团秘书长、一家航运外企的员工赵习初就会带着20多个音乐爱好者在这里排练。

    “我们都是‘琴搭子’,每次排练都是AA制,经费有限,每次找场地都很费劲。”赵习初的这个乐团,总共有98人,近期正在筹备乐团成立后的第一次公益演出,有28人需要定期训练、排练。他们中有的人是医生,有的人是外企员工,还有一些是学生。

    刚开始,他们找过一处收费场地,每次排练刨除交通成本,每人要支付50元至100元场地费。有的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也就2000元,每月要在排练上花掉300多元。

    发现徐汇在办青年夜校,该乐团尝试联系到团组织,很快对方就协调了徐汇核心区域的湖南路街道文化中心提供免费场地。

    “这个夜校就在徐汇的音乐街区里。这是围绕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处音乐特色鲜明的街区,非常适合我们。”赵习初说,这里不仅能排练,还能有机会通过“音乐街区独立音乐人青年联盟”对接到更多专业资源,特别有助于社团未来的发展。

    湖南路街道团工委书记孟凡奇卉告诉记者,音乐街区共有46家成员单位,最近正在发起“我为音乐街区做一件事”行动,每个成员单位都在想办法为街区作些贡献。湖南路街道青年夜校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联系到音乐街区辖区内的成员单位,一起做年轻人喜欢的项目。

    张海说,徐汇有37.3万常住青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4%,无论是青年夜校,还是音乐街区,都是为了找到年轻人喜欢的“点”,为其提供直达“最后一百米”的贴心服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卓,惠滢,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