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零号湾”:助力科创企业“从0到100”茁壮成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5-25作者:魏其濛 席聪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见习记者 席聪聪

“创业0起步、高校0距离”,上海市闵行区的“大零号湾”因此得名。作为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在这里,众多科创企业实现“从0到1、再到10,最后成为100”的成长。

专注研制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卡公司”),就是一家在大零号湾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创立于2014年,10年来已经从一个小小的研发中心,成长为曾服务过丰田、施耐德、伟创力等全球众多头部客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月24日上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在节卡公司看到多款“各展神通”的机器人,有的可以准确“重现”人类用毛笔书写的字迹,有的能够咖啡拉花,有的可以为新能源车自动充电。

节卡公司的一款机器人精准“重现”了人手写的毛笔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正在“训练”拟人态双臂机器人,身上穿戴着可采集数据的手套和臂环,随着工程师手部动作变化,面前的双臂机器人也在做着相同的动作。据介绍,该款机器人未来将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能代替人在各种特殊环境中完成操作。

节卡公司工程师正在“训练”拟人态双臂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节卡公司产品线总经理刘博峰介绍说,节卡公司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点包括智能模块化关节、高品质运动控制、新型示教与快速部署、人机智能融合与安全协作等;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编码器、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90%以上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

刘博峰是一名90后,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于2017年加入公司,负责研发类工作。他告诉记者,公司研发团队非常年轻,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00后就有十几位。“研发部门、市场部门都希望有年轻人加入,因为我们需要创新,年轻人能把新的思维带到我们的事业中去”,节卡公司副总裁常莉补充说。

目前,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江苏常州,在全国和世界多地布局了业务中心,但研发中心始终在大零号湾。常莉说:“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与高校合作,能招聘到合适的科研人才,产业上下游环境和优惠政策都让我们在这10年的高速发展期里获得了很多助力。”

大零号湾内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双一流院校在内的多所高校,聚集近10万名在校师生、超13万名科技人才,是上海“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的实践地。

“大零号湾”区域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地理位置是“大零号湾”的显著优势。用上海市闵行区科委副主任徐晖的话说,“很多交大老师下课后骑车就能过来”,真正实现“校内搞科研、校外搞科创”。

徐晖介绍说,“大零号湾” 能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其匹配各类资源:小到孵化器、加速器,大到科创园区、研发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私募基金。“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都能找到其所需的要素”。通过政策、服务支持,目前已有近50家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项目落户大零号湾。

“大零号湾”还致力于打通区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项目转化孵化。比如,大零号湾与上海交通大学合资成立“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期遴选20余个校内优质转化项目;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孵化器一期,正在试运营。

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已累计汇聚4000余家硬科技企业,其中包括660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估值亿元以上企业、43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企业。

责任编辑: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