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专题

品读领袖故事 感悟思想伟力

——全国学联“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纪实

中国青年报  |  2024-05-21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杜沂蒙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初次翻阅《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时,薛思晔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记录了学校的故事,还将一张熟悉的照片作为重要的配图置于其中。

    薛思晔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那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5月6日,记录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中央民族大学考察时,在中慧楼看望学校各民族师生代表,并一一握手的场景。“每逢去知行堂参加拍摄任务,我都会好好看一看那张照片。”他说。

    5月17日,由全国学联主办,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学联读书会——《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青年围绕最新出版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展开分享,谈感受、聊故事、讲体会,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多地联学共话感悟

    5月17日一早,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学生代表就聚集在位于北京前门的“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与此同时,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澳门大学(横琴)、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等18所京外学校也在云端共同参与读书会活动。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寄语新时代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同一天,《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出版发行。“一段节日寄语,一本访谈实录,让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念兹在兹,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刘明璇说。

    据了解,该书通过24篇访谈实录,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深入高校调研考察、关心指导大学生的生动故事,充分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始终高度重视,树立了“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的光辉典范。

    “编写过程中,我们一次次跨越时空,一次次循迹溯源,一次次身临其境,一次次感恩奋进,更加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该书编写组成员介绍,编写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自正定以来40余年的工作足迹,寻找了250余位总书记关心交流过的大学生和相关当事人代表,从中摘选了196位同志的采访实录,编写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做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宣传工作,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的重要举措。”全国学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普遍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主题读书活动,学联学生会骨干要面向广大同学主动“开讲”,辐射带动更多同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理论,读经典,促实干。

    一堂酣畅淋漓的思政课

    过去几天,《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成为刘明璇的案头书,一有空闲总要翻看阅读。“越读越觉得‘真理的滋味是甜的’,仿佛上了一堂堂酣畅淋漓的思政课。”她说。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福建师范大学作形势报告时告诫同学们说的话:“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刘明璇感受到“新时代这10多年来,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得以办成,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在交流中,北京市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学生成瑞林也对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习近平提到,当代大学生要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向工农学习,甘当小学生,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这也让他联想到,2020年暑假,他回到家乡贵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展调研时的情景。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他们探寻了古法造纸技艺,了解到它曾一度濒临失传,后又得到新的发展。“走出书本公式,走进社会‘大思政课堂’,‘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等词中真意在眼前得以具现。”他说。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视察。作为该校202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朱亚菲读到相关文章时,觉得非常亲切。

    她说,2022年,初进学校时自己曾充满着迷茫,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失落充斥着内心。总书记的话,“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像一剂强心针,让她振奋了心情。一开始练习打点滴技术,朱亚菲找不到血管,便与班级同学结成“练习搭子”,一次不行练两次,两次不行练三次,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相关知识。“是总书记的寄语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她说。

    朱怡斐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2007年5月20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出席学校建校100周年庆祝活动并致辞的文章,让她印象深刻。

    她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助力,着眼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改善社会民生问题贡献自己的青春能量。

    来自澳门大学的吴健豪分享了2014年习近平来到位于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视察的故事。习主席说:“在中华文化中,很核心重要的一条是爱国。人、家、国、天下,是一层一层递进的。”吴健豪说,这些话他一直铭记。作为澳门的青年一代,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澳精神,保持求学求知的热情与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

    身边故事指引青年前行

    2011年5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贵州大学考察,参加正在举行的“我读《大学》——以五四精神解读‘修齐治平’的当代价值”溪山论道读书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作为读书会的亲历者和发言者,该校毕业生王宇成对那次经历印象深刻,他此后的成长也深受影响。

    第二年毕业时,他先后被政府机关和高校录取。他记得,总书记鼓励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要怕吃苦;希望我们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成长成才,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选择到基层,进入当时的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工作。

    他在工作中除走访村寨,助力信贷支持外,还在农户家中、在场坝上开办起金融夜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金融知识和传统文化,打造一乡一特色产业,培育出一批创业带头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王紫辰读完书后发现,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清华大学并为清华学子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了将嘱托应用到实践中去,清华学子围绕“百年接力·强国有我”开展主题团日近9000场,实现团员青年全面覆盖。此外,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还发起成立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举办高校党史接力宣讲、“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和青年宣讲论坛,累计宣讲4000余场、覆盖超百万人次。

    2009年1月18日农历小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学生胡玥将总书记的教导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大型赛会、文明建设等方面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了1200余小时。她与团队创立“北洋爱传递”志愿服务队,面对乡村巨大的电脑缺口和城市大量“壮年下岗”的闲置电脑,进行资源整合对接,让城市与乡村共享。

    郝雨昕来自《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勉励我们弘扬嘉庚精神》一文中提到的集美大学,目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她表示,“正是在学校独有的精神文化熏陶中,我坚定了成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弘扬嘉庚精神的梦想,决心要把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深切关怀转化为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思政课教材,而且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学生朋友们共同书写的教材。”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静在点评发言时说,通过读书会,她看见了一群“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的青年人,一群“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的青年人,一群“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的青年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杜沂蒙

责任编辑: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