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破解“天价”研学亟需多方发力

中青在线  |  2024-05-12作者:雷欣悦 伊书文

近日,研学游升温让不少家长很无奈。有家长表示,家里小孩上五年级,班里有一大半的同学都去研学,自己的孩子不去怕丢了面子;还有家长给孩子报了三万多的加拿大研学营作为小学毕业的纪念,钱不够还找爷爷奶奶凑了点;10万的海外高端研学营也不是只有不差钱的家庭报。海外高端研学游受到关注,研学产品价格上浮,天价研学团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这样的研学是否有意义?

据上游新闻报道,部分10万元的海外高端研学营还是有“干货”的,能够联系到一些专家和“名人”,迎合家长希望著名教授给自家孩子授课、在著名足球训练队里体验训练等特殊需求,掌握普通研学营拿不到的资源,价格自然就高。除此之外,中国国际航线尚处在恢复状态,机票价格本身是有所上涨的。研学途中的课程学习或英文培训也是一笔开销。

但是,部分研学游的独有资源也并没有显现出来,与普通旅游无差别,只“游”不“研”,只“游”不“学”,整体利润上却比常规旅游团要高出不少,研学游的含金量有待考量。加之近年来曝出的研学“杀猪盘”、签署霸王条款、安全问题、“货不对板”等等,研学市场需要一次“大扫除”,遏制乱收费、虚假宣传的现象。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研学旅行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中小学生打开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理研学乱象,要从事前、事后两个维度多方发力。事前要预防,相关部门需制定明确的研学旅行准入标准、产品标准、资质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学校在与其他旅行社或研学机构合作时应当考察其资质,可让家长参与到决策过程,共同选出“物美价廉”的研学产品;企业在进行产品规划与设计时,应当明确研学的教育意义,聆听家长的合理需求,合理定价。对于带有明显冒险性质的研学游,应当为家长提供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安全保障措施;家长也应当适当放低要求、降低期待,理性看待研学旅行,不被教育焦虑、研学焦虑裹挟。

事后要处理,建立反馈和问责机制,对研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关注学生和家长的感受,公正客观地审视研学旅行的全过程。同时对于虚假宣传、不顾学生安全等有问题的机构要进行问责,适当进行处罚。

期待在多方的协同努力下,研学旅行能够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王俊秀 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