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23级硕士生李畅对军人有一份天然的亲近,在本科期间,他曾在部队服役两年。去年9月,“天涯哨兵”走进清华园的演讲又一次点燃了这名年轻人卫国戍边的热情,也再次提醒他,“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那次活动中,9名驻守西沙群岛的“天涯哨兵”向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的500名师生进行了以“坚定红色信仰”为主题的宣讲。“现场像我一样多次红了眼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过军旅经历的李畅说,驻守边疆的故事在同龄人的讲述中让人笑中带泪,他们是新时代年轻人该有的样子,让现场的师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团北京市委深化“专家讲理论、团干部讲团课、青年榜样讲事迹、少先队员讲故事”四维宣讲格局以来,这是最具亮点的宣讲活动之一。在筑牢“四维宣讲格局”的基础上,北京共青团从挖掘“小典型”组建“大队伍”、选好“小视角”诠释“大主题”、找准“小故事”阐明“大道理”、 用好“小阵地”激活“大能量”、创新“小载体”发挥“大作用”5个维度,破解“谁来讲、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在哪讲”等过往宣讲中面临的难题。
9名西沙官兵代表前往清华大学的宣讲也是北京共青团找准“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的尝试。“天涯哨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感人事迹,将守岛爱民的战斗经历融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感悟中,引导团员和青年厚植“有国才有家”的家国情怀。
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青团系统已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57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团员和青年超过700万人次,有效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心。
在“谁来讲”布局上,团北京市委依托“青年五四奖章”“北京青年榜样”“两红两优”等项目,着重发挥基层一线宣讲员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重点挖掘优秀青年理论工作者、基层团干部、“第一书记”、青年志愿者等“小典型”“小先锋”,组建宣讲“轻骑兵”,让“大咖”和“草根”同时活跃在基层宣讲舞台。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有一间教室,三四十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着2023年夏天暴雨洪灾后各方支援门头沟抢修救灾、灾后重建的照片。2023年9月开学后,学校在原来红领巾学院的基础上,打造了抗洪救灾纪念展室,这间教室也成为思政教室。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曾到该校看望师生,并走进这间思政教室,对当时正在上课的师生提出了殷殷嘱托。妙峰山民族学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高盛兰说,在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学校依托思政教室,组建“红领巾宣讲团”,让少先队员向同龄人讲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近期,已有数百名少先队员、团员青年代表走进妙峰山民族学校思政教室,听少先队员讲述“我向习爷爷讲的抗洪故事”和“习爷爷对我们的殷切嘱托”。
从“小视角”诠释“大主题”的模式不仅出现在妙峰山民族学校思政教室,也出现在全市的各条战线。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团员和青年,团北京市委举办“感悟思想伟力彰显青春担当”北京共青团机关战线学习宣讲活动,分享机关战线广大团员青年循着总书记视察北京的足迹,勇于担当作为、立足岗位建功的青春故事,带动100余家局级单位团委、2000多个基层团组织、近9万名团员青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习,组织交流宣讲活动近千场。
针对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团北京市委组建高校理论宣讲团,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等思政社团打造系列“思政金课”,讲述新时代伟大成就,分享青春奋斗故事,将理论宣讲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企业团员和青年,团北京市委举办“强国兴企共话未来”2023京企青年主题思享会,开展“青”字号品牌宣讲,把理论观点蕴含在生动事例中,把政治话语转化成青年语言,让团员青年职工听得进、听得懂。针对新兴领域团员和青年,团北京市委突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化“身边人”,重点根据职业特点、岗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引领团员青年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北京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北京共青团也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宣讲模式,就近就便拓展宣讲渠道。结合特色资源,团石景山区委组织团员和青年赴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大处公园的“红色电波”纪念地,缅怀革命先烈,强化使命担当。团密云区委依托密云水库展览馆红色资源,组织“绿水青山有为青年”宣讲团成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主题宣讲。团昌平区委推出“重温觉醒年代、感悟峥嵘岁月、奋进伟大征程”3条实践研学主题路线,组织开展微学习、微宣讲、微交流。团海淀区委联合中关村科学城组织近50名非公企业团员和青年在贝家花园开展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以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身临其境体验革命艰辛历程,激发在科技创新中建功立业的热情斗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北京共青团还坚持用“青言青语”“网言网语”,大力构建从“身边”到“云端”立体宣讲格局。立足身边阵地讲,团朝阳区委依托“小哥加油站·社区青年汇”,积极组织青年骑手代表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平实语言,讲述敬业奉献、热诚服务的奋斗故事,开展宣讲23场。依托云端课堂,借助“青春北京”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网络阵地,发动各区团属新媒体矩阵,链接各种资源载体,定期推送相关报道、解读文章,形成了网上网下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宣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