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深处90后铁路桥隧工的热血担当

中国青年报  |  2024-03-30作者:乔佳新 李季春 王强

王宏志在清除铁路隧道内积冰。王强/摄

长白山的苍茫林海深处,梅集铁路宛若一条蛟龙,盘旋在崇山峻岭间,跨过鸭绿江,与朝鲜铁路连接,身着橙色工服的铁路职工正沿着铁轨进行日常检修。他们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通化桥隧第一维修小组。今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发布2023年“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该小组作为唯一入围集体,荣获2023年“最美铁路人”称号。

通化桥隧第一维修小组现有17名职工,其中5名是90后,1990年出生的王宏志是他们的“孩子王”。已是3月,长白山区仍然冰雪覆盖、寒意袭人。3月27日,天还没亮,王宏志和工友们就已经收拾好作业工具,乘坐工程车出发,他们要跋山涉水,给位于长白山腹地的梅集、通灌等铁路上的19座隧道、120座桥梁、387座涵渠“把脉问诊”。

通化工务段管内线路处于长白山区,沿线山多且水系丰富。梅集铁路全长250.58公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普速客货运输通道。它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由于冬季降雪量大,加之春季气温回升早晚温差大,导致河道及山体冰雪反复融化冻结,容易形成“桃花水”。

“桃花水”即“桃花汛”,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积雪融化后形成的汛情,被当地称为“桃花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汇聚起来的“桃花水”容易引发山体落石侵限和浮冰淤堵排水设施情况,导致水浸铁路路基、冲刷铁路道床等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桃花水”隐患,3月以来,王宏志带领几名90后工友一头扎进了大山里,他们拿着专业工具,穿桥钻隧、上山下河,完成每天10多公里的设备检查任务,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对融化后的“桃花水”水系走向、涵洞清理情况、山体危石进行全面整治排查清理,做好对“桃花水”进行分段截流和排出的准备。每天检查完,他们的微信运动步数有6万步左右。

春防融雪落石、夏抗酷暑洪涝、秋除枯枝倒树、冬战严寒冰雪。一年四季,王宏志和小伙伴们巡逻在负责区段的铁路线上,在这里,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桥隧工,还必须练就“上山下河”的本领。登高作业是铁路桥隧工的必修课,面对几十米高的桥墩,王宏志每次都是第一个系着安全绳,下到空间狭小的墩台上,猫着腰检查桥梁支座。为了避免检测支座时造成误差,他每次需要克服恐惧,屏息静气完成作业。

“桥隧工作业项目繁杂,十八般武艺都得会,以前在老家爬房顶都害怕,现在作业时即便刮大风,我也不会有一丝恐慌。”王宏志说,“我必须第一个下去,给大伙儿作好安全示范。”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表面看来,桥隧工们都是些“糙汉子”,可实际上他们有着一身“绣花功夫”。王宏志记得,在2016年5月,因对技术业务的钻劲,他被第一维修小组工长刘传双推荐,作为车间代表参加通化工务段技能大赛。

接下来的日子,王宏志像探矿者一样深入书海,挖掘业务书中的每一粒金砂。他向师傅们要来工作记录,像拼图一样将点滴经验串联起来。那些日子,王宏志家里灯光总是亮到深夜。

赛场上,王宏志拼尽全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他内心仍留有遗憾。之后的日子,他憋足了劲儿,找来技术业务书籍,反复学习规章制度和专业知识。同时,强化现场实做技能演练,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砂浆抹灰等技能,争取下一次将金牌捧回来。

一次下班后,大家都陆续回家了,只有他还在和泥巴。然而翻来覆去抹了很多次,总是凹凸不平,并不美观。老师傅宫汝文见徒弟急得满头大汗,便走过去对他说:“这样不行,你得使巧劲儿,不能用蛮力。”说着,拿过王宏志手里的工具,边讲边示范。王宏志在老师傅的指点下,逐渐掌握了要领。

2017年,技能大赛的号角再次响起。这次,王宏志单枪匹马杀入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技术状元”。2018年到2022年,他接连囊括沈阳局集团公司“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

“苦练技能,坚守岗位,奉献青春,只有继承先辈的遗志,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如今,在王宏志的带动下,更多的90后加入了维修小组。

这些90后大多和王宏志一样生长在长白山区,从小就听着杨靖宇等英雄的故事长大。在每周定期组织的理论学习中,雷锋精神和东北抗联英雄的故事和语录成了王宏志和小组成员们的“必修课”。“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些经典的语录大家倒背如流,也不断鼓舞着大家在万里铁道线上发光发热。

工作之余,第一维修小组的这些小伙子们还经常关爱孤寡老人。维修小组成员赵宝臣是通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宏志经常和他一起组织同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多次无偿献血。他们还主动向社区申请做志愿者,不定期去社区做义工服务。

“心系桥隧涵、创优保安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巡检、养护、维修,这些坚守长白山区深处的铁路桥隧工们,一年就要走一次“万里长征”。在大山深处,把“列车安全通过”视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和神圣职责,把这条地形复杂、基础薄弱、病害多发的“担心线”打磨成了“放心线”。

春天已来,隧道外,山岭上的积雪正在消融,大山开始焕发勃勃生机。王宏志说,自己要像一代代长白山区铁路桥隧人一样,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血和担当延续数十年确保安全生产的传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乔佳新 通讯员 李季春 王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华,李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