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这片气田群安全生产“每一天”

中国青年报  |  2024-02-02作者:李争艳 任明超

    李争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宋岩皓是东方1-1气田的新员工,2023年7月入职的他今年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了,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外地过年。

    1月27日上午8点多,宋岩皓和几名同事像往常一样,背着行李来到了海南省东方市大田机场,他们要从这里乘坐直升飞机前往东方1-1气田群的中心平台“蓝天龙”上班,一个班次28天。今年大年三十,他会和40余名同事一起度过。

    原定于上午9点起飞的直升机航班,因为大雾,推迟许久后才起飞。塞上耳塞,戴着隔音耳罩,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宋岩皓和同事抵达了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域的“蓝天龙”中心平台,这里与东方市海岸线的直线距离约110公里。

    2003年8月1日,东方1-1气田顺利投产,这一天被载入共和国海洋石油事业的史册,气田、终端、大化三位一体共发展的宏伟蓝图缓缓展开。从此,东方1-1气田开始在莺歌海深深扎根,不断发展、日益壮大。

    东方1-1气田总监葛爱将介绍,东方1-1气田投产以前,我国的海上油气田都是与国外油气公司合营的,从东方1-1气田开始,我国有了首个自营的海上气田。

    聊起东方1-1气田,葛爱将如数家珍。他说,从东方1-1气田第一口井产气到现在形成了58口气井的气田群,占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气井的近“半壁江山”,已连续21年安全稳定高质量生产,累计供应天然气超400亿立方米,累计安全“人工时”超350万小时。

    谈起目前的生产情况,葛爱将介绍,东方1-1气田现在每天对外输送天然气超600万立方米。如果一个5口之家每天消耗天然气1.6立方米,东方1-1气田1天的产量可以满足37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足以覆盖1000余万人口的海南岛。

    下午1点左右,记者一行搭乘的直升飞机稳稳降落在“蓝天龙”中心平台的生活楼顶层。生活楼距海平面30多米,受冷空气影响,当天的海面浪头翻滚,打入海底几十米的数根钢筋混凝土巨柱平稳托起生活楼,在一楼的餐厅内就餐并没有感觉任何晃动。

    生活楼每层有300余平方米,最多要同时容纳上百名员工住宿、就餐、娱乐等。生活楼餐厅有限的空间被布置得满满当当,四周的墙体上有“气田节能减排宣传栏”“公告栏”“品牌建设”专区等,最醒目的则是最里边靠墙的影音播放设备,大尺寸的显示屏、音箱、话筒、WiFi接收器等一应俱全。一块电子显示屏上蓝底红字标示着东方1-1气田群的生产状态“我们已安全生产无事故2152天”(截至2024年1月27日)。

    2152天?东方1-1气田不是已经安全生产21年了吗?对于记者的疑问,葛爱将解释说,2018年,中国海油响应中央号召,支持刚刚开始建设的海南自贸港,决定成立海南分公司。海南分公司则成为中国海油继天津、深圳、湛江、上海四大分公司之后,设立的第五个上游分公司,2020年8月实现海口当地运营。东方1-1气田群在那时划归海南分公司运营,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也重新开始计算。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该公司负责我国南海北部近海及中远海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是中国海油位置最南、矿区最大、水深最深的油气公司。该公司下辖东方、陵水-崖城两个在生产大气区,共有生产平台14座、陆岸终端3座、综合支持码头1座、在役海管超1600km,已建成我国最大海上天然气田,是自贸港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也是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海大气田“深海一号”的直接管理者。

    了解完东方1-1气田和我国南海油气田的简要情况后,记者一行穿上防滑鞋、防爆服,戴上耳塞、护目镜和安全帽,去往气田生产平台。

    气田的生产平台由钢铁“巨兽”组合而成,狭窄的“路面”下是汹涌的海浪,巨型压缩机和天然气涌出海底穿流管道在生产平台制造出巨大的轰鸣声。

    陈友国是在东方1-1气田工作20年的老员工,他在2023年气田投产20周年纪念大会上拿到了纪念奖牌。负责电器设备维护的陈友国说,在生产平台上上下下,每天都不会少于1万步,自己早已适应海上的工作环境。

    生产平台上的巨型压缩机设备引起了记者一行的注意。在大田机场候机时,负责设备维护保养的员工胡文涛就讲述过它的故事。

    来自陕西咸阳的胡文涛已在东方1-1气田工作14年,他说,前几年,公司从德国进口的压缩机在运抵安装到生产平台后,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德国公司不再提供后续的服务,也不再提供配件。面对这样的困难,公司只能自己摸索调试设备,配件也实现了国产化。

    “这对我们一线的员工是巨大的考验,只能自己摸索,不懂的就去学,去查资料,现在压缩机国产化改造后实现了稳定运行,达到了预期,也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获得感。”胡文涛说。

    距离中心生产平台40米远的地方,是2018年建成运营的生产辅助平台,两座平台由一座钢铁桥梁连接,桥中间横梁上挂着一块钢制牌匾,上书“报国桥”3个红字。

    同行的东方作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策告诉记者,这块牌匾是2020年春节期间,气田组织“大练兵”,当班的总监和负责机械的员工书写,用电焊焊接到桥上横梁的。

    生产辅助平台的桥头位置,还安装了一面钢板制作的文化墙,墙上刻有国旗,书写“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等标语。刘策说,文化墙是2021年做的,当时觉得这块地方可以用起来,同事们琢磨、设计,才有了这样一块“接地气”的文化墙。

    对于2024年的龙年春节,葛爱将告诉记者,东方1-1平台会和往年一样,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组织大家开展包饺子、猜灯谜、贴春联等娱乐活动。

    虽然是头一回不在家过年,但作为00后的宋岩皓觉得东方1-1气田上的年味并不会少,“我为祖国献石油”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宋岩皓说,能有幸在东方1-1工作,是“大我”“小我”的最好结合。

责任编辑:王素洁,郝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