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缺乏社会技能和情感教育,或者对学校教育持消极态度,因此成绩较差。”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布·格鲁伊特斯告诉德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不过,这只能部分解释富有家庭孩子和贫困家庭孩子之间的成绩差距。”
格鲁伊特斯带领团队分析了74个国家的数据后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不同,“培养儿童自我意识和个人技能,不太可能减少教育不平等”。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该领域不少专家的支持。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教育专家安托阿内塔·波西认为,“社会和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贫困”,“许多贫困儿童缺乏学习工具和学习机会”。
“德国之声”发现,在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过去常把重点放在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品格培养”上,将其视为缩小他们与高收入家庭学生成绩差距的关键。但在格鲁伊特斯看来,“教育不平等无法通过社交和情感教育解决。这些做法忽视了弱势学生面临的真正困境,而且他们有可能将这些遭遇归因于他们自己。”
美国《纽约时报》发现,社会经济因素给贫困儿童造成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大。“德国之声”强调,这种差距在美国和德国等富裕国家最为明显。
“父母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会把钱用在为孩子选择学区、买教辅资料、聘请家教等他们认为会对孩子有帮助的方面。”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安·欧文斯致力于研究教育不平等问题,她告诉《纽约时报》,学生成绩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不平等”。
欧文斯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不同社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学生成绩差距随之拉大。一些贫困社区的学校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需要大量资金维修校舍等,而富裕的学校更多地把钱花在聘请专业艺术教师、开设实地考察课程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贫困和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教授肖恩·里尔登发现,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教育就开始落后,但“学校对消除这种情况无能为力”。格鲁伊特斯认为,重组教育系统有助于弥合差距。“如果所有儿童都能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有可能早点儿解决不平等问题。”
格鲁伊特斯的另一个建议是,将优质教师和资源重新分配给贫困地区的学校,而“很多国家的情况恰好相反”。
“从政策角度看,我们一直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消除贫困,创造平等的机会。”波西告诉“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