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IP”引领青少年沉浸式研学

中国青年报  |  2023-12-02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通讯员 肖迈

   “11月25日是学院开拓者孙才新院士逝世12周年的纪念日,我想让‘小同学们’实地感受院士对祖国的赤诚。”近日,重庆大学志愿者田鹏宇带领几名中学生,在孙才新院士生前用过的办公桌、书柜和奖状前“零距离”感受科学家精神,并向院士像致敬。

    在重庆大学“校园金秋开放日”期间,来自重庆七中初中部的52名学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沿着重庆大学的红色遗址,体验了一场“开放、互动、沉浸”的研学之旅。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历经多次血与火的洗礼,至今仍保留着许多革命遗址,例如周恩来发表《第二期抗战形势》演讲的七七抗战大礼堂,邓颖超演讲过的理学院,为表彰马寅初而建的寅初亭,遭日寇轰炸过的工学院和楼后的大轰炸纪念碑,在1949年唱响过《团结就是力量》的团结广场,立有吴芳吉、沈懋德、马寅初、何鲁、吴宓、丁道衡、李四光等人物雕像的校园雕像群——他们或参与创建重庆大学,或曾任教于此。

    近期召开的重庆大学2023年第十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提出,启动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接续传承好百年重大办学文化,做实做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工作,让大学文化成为培育造就一流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的不竭精神源泉。

    重庆大学团委主持设计了多条校园红色研学路线,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本着“开放、互动、沉浸”原则,以带有红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景观为依托,由志愿者一对一陪伴中小学生,通过同行过程中的“微宣讲”,引领青少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体会红色历史和文化底蕴。

    校史馆是中学生停留最长的地点。大学生讲解员朱佳妮、霍紫煊担任导游,介绍重庆大学从1929年创办时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如今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的校史。在重庆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重庆大学“启邦”研究生宣讲团团长董瑞祺带来了一堂“零距离”宣讲,用音乐、视频等形式,讲述红岩精神在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传承故事。

    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符剑彪了解到“小同学们”正在学习电路串并联和物态变化章节,于是将眼前的实验设备技术原理“翻译”成中学生能听懂的科普知识。

    “和‘小同学们’聊得正开心,突然意识到他们是10后,那一瞬间就体会到了作为大姐姐的责任,要把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向更好、更积极的方面引导。”重庆大学志愿者农晓莉说。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自信地挖掘、提炼和展示我们自身的校园红色基因。”重庆大学团委书记于佳佳谈到,当前青少年研学需求很大,高校是弘深博大的精神共同体,特别是重庆大学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就近就便开发“红色IP”并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以零距离、沉浸感引领青少年感悟身边的红色文化。

    不仅是中小学生,港澳台青年也对重庆大学红色研学颇感兴趣。田鹏宇参与了红色研学路线的策划和试运行,并带领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港澳青年看祖国”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团体验过,“每次大家都有收获,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点赞所见所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通讯员 肖迈

责任编辑: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