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智慧分级诊疗打通看病“最后一公里”

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中国青年报  |  2023-11-30作者:朱洪园 许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通讯员 许丰

“肋骨骨折断端固定愈合良好。”初冬的一个下午,仅仅十几分钟,李强就在乡卫生院拿到了由县医院专家出具的影像诊断报告。

李强是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三义永乡拐步楼村村民。前些天在山上干活时摔伤,到乡卫生院拍DR(数字化X射线摄影)片上传到分级诊疗平台后,县医院值班医生很快给出诊疗意见:无需转诊。

“真是太方便了,我们这里距离县城大约有90公里,如果去县城检查的话,费时费力又费钱。”李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围场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县,下辖37个乡镇,农业农村人口数量多,之前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看病不方便。

“为解决县域医疗资源短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难题。2016年,我们搭建起从乡镇卫生院到县医院,再到京津冀三甲医院的三级诊疗平台。”围场县卫健局局长李宝志介绍说,这个平台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记者近日来到围场县半截塔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杨爱新刚刚为北店村村民程连海做完DR,这位70岁的老人最近总感觉胸闷憋气。杨爱新打开电脑,通过智慧分级诊疗平台把DR片发送到县医院。5分钟后,远在3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影像中心医生曹国恒就收到了一条短信:您收到了影像病例申请,请及时处理。十几分钟后,值班医生就给出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表现,请结合临床。随即,曹国恒将诊断结果附加电子签名传回镇卫生院。

“这是农村老人比较常见的病情,诊断就比较快,如果遇到疑难病例的诊断,县医院通过影像平台传输给北京医疗机构发起需求,由北京三甲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后发回县级医院,再传到乡镇卫生院。”曹国恒说。

李宝志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乡镇卫生院医技能力不足、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以及大部分患者不愿在乡镇就近就医的实际,围场县投资1000余万元,为36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了DR诊断设备、数字心电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信息传输存储系统。

“我们以县医院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县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同步建设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和超声诊断中心,形成医学诊断县域内互认共享,让农村患者在基层全部享受县级专家和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李宝志说。

截至目前,围场县心电分级诊断平台已连接65家医疗机构,包括1所县级医疗机构(围场县医院)、36所乡镇卫生院和28所村卫生室。其中围场县医院作为诊断端,其余医疗机构为采集端,围场县医院参与诊断服务的医护人员共计3人。影像分级诊断平台连接39所医疗机构,包括3所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36所乡镇卫生院,围场县医院参与影像诊断服务的医生共有20人,包括诊断医生14人、审核医生6人。

哈里哈镇哈里哈村杨虎林因车祸造成大腿骨骨折,在县医院做完手术后回家养病,每个月都需要拍X光片看骨头长没长好、骨折端有没有错位。

“如果去县医院拍片子就得家人陪同,找车带着才能到县医院。现在镇卫生院有了这个会诊平台,我拄着拐自己就能去拍片子了,拍完片子传到县医院,县里的专家就帮我诊断了,不用再到县医院挂号开单拍片子了。”他说,县医院看病的人多,一折腾就是一天,本来身体就弱,一天回来就又像得了一场大病。另外,杨虎林算了一下,每次远程影像诊断可为他省下打车费、食宿费等200多元,“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费用”。

记者从围场县卫健局了解到,围场县智慧分级诊疗平台运营至今,共完成影像诊断11万例、心电诊断近5.3万例,治疗有效率达98%。这些粗略统计,能为患者节约看病就医成本3700多万元。

李宝志告诉记者,目前围场县已构建成综合型共享智慧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目标,“乡村要振兴,农民健康要先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