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盲人怎么看电影吗?
“冷锋站在车顶,用自己的手臂和躯干做成了一根旗杆,把五星红旗穿在手臂上,穿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区……”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小黑屋”里坐满了人。一束白光打在荧幕上,故事开始呈现。屏幕旁边,一盏台灯亮起。伴随着电影的背景音与台词,杜诚诚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荧幕上的画面,带盲人走进光影流动的电影世界。
杜诚诚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蒋家墩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盲人电影院的义务讲解员,很多听过她电影讲解的盲人朋友并不知道,其实她是一名左腿高位截肢的残疾人。
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亚残运会闭幕式主火炬熄灭环节,武汉姑娘杜诚诚用讲述的方式为视障儿童描绘现场的情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生命的光来自哪里?杜诚诚认为,来自父母无私的爱,来自残疾人兄弟姐妹们热切的期待,还有那些一直帮助过、温暖过她的人。她说:“我是你的眼,你们是我的光。”
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11岁的时候,杜诚诚被医生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听到医生的诊断,杜诚诚的内心无比绝望,感觉天都要塌了。“完全不敢想象自己将来的生活,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想着茫茫未知的人生旅途,那段时间,杜诚诚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
然而病痛折磨并没有让杜诚诚自暴自弃,她依然坚持学习、工作,得知武汉市统一招聘残疾人社区工作者的消息后,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并顺利通过招考,成为青山区蒋家墩社区残疾人协理员。“那时我的工资不多,但不要紧,我可以自食其力了,哪怕是做一些细微琐碎的小事,对于我来说都意味着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杜诚诚说。
2010年,听闻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区建立盲人电影院,杜诚诚不假思索就报了名,“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也非常喜欢电影,我想,也许我可以把爱好与专长结合,证明自己能行!”
讲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观众看电影时,会将视觉捕捉到的画面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解。但是对于盲人观众来说,人物形象、场景都是未知的,如何将“看见的”转化为“听见的”,弥补想象上的空缺?
一部电影最多两个多小时,但为盲人朋友讲电影,杜诚诚至少需要翻来覆去看20多遍,“首先要选片,然后闭上眼睛自己先听一遍电影,把听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再反复观看影片,最后才开始写解说词。”提起电影讲解,杜诚诚像打开了话匣子,“最后,我会再闭上眼睛把电影听一遍,检查一下我遗漏了哪些细节。”
为了让盲人更深刻地领会《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中描绘的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杜诚诚在前期会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在旁白中适时插入,力求为盲人朋友梳理历史脉络。揣摩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革命先辈们的心路历程,讲给盲人朋友听,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先辈的赤子情怀。
“第一次讲电影,我特别紧张,声音都有些发抖。”杜诚诚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为盲人朋友讲解的电影是《山楂树之恋》。当时她坐在一张小桌子前,灯光昏暗的电影院里,盲人“观众”都聚精会神听着,她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直至电影结束,几个盲人朋友找过来,“老三和静秋简单纯粹的爱情太美好了!上次看电影还是3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如今能再次‘看’电影,我们都很激动。”杜诚诚紧张的心情终于得到了舒缓,她露出了微笑,“借助文字与声音的力量,帮盲人朋友看懂电影。那一刻,我就决定要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大部分盲人很少出门,一次难得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讲,也是自己融入社会、结识朋友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带他们领略更精彩的世界,用电影里的人物故事给他们激励,这是我讲下去的最大动力。”杜诚诚说。
倾听心声 打开残疾人封闭的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看到小姑娘身坐轮椅、腿脚不便,总书记便快步走上前,躬下身伸出双手,与杜诚诚的双手紧紧相握。总书记慈祥地看着她,听她介绍如何开展为盲人提供讲解电影服务的工作情况,并夸奖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临别时,总书记对杜诚诚说了一句“谢谢你”。
“总书记的一句谢谢,让我增加了前行的动力,鼓励我继续做得更好。”杜诚诚由衷地说。
给盲人讲电影的这些年,杜诚诚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过去只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现在经常外出讲电影、办活动,与不同人沟通,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杜诚诚希望通过电影,给盲人朋友带来新的选择。“希望听电影也能成为盲人朋友排解苦闷的方式,他们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也希望电影中讲述的故事、电影中描绘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新的选择。”
一块投影幕布、一套专业的音响设备,最简单的电影播放厅,成了盲人们温馨的乐园。10多年来,杜诚诚已讲述了《悬崖之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300多场电影,为80多部电影写下100多万字的讲解稿,除了在盲人电影院讲电影,她还开辟了网上直播通道。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累计近百万人听过她讲解的电影。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武汉站在“风暴之眼”。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许多影响,与此同时,焦虑的情绪也在不断蔓延。杜诚诚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随时到岗是纪律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由于身体不便,她被分配在信息组,主要职责就是在微信群里为居民们解答问题、澄清谣言和科普防疫知识。
“我今天没有戴口罩,遇到一个人,万一他患病了怎么办?”“我嗓子疼,看了医生,回来更疼了,你说我有没有事?”……类似的问题,杜诚诚每天都要回答很多遍。她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受理各种跟疫情相关的咨询,一边搜集权威信息,科普防疫知识,及时辟谣。
杜诚诚发现,很多人面对疫情不知所措,有些人“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缺少判断力。片区的残疾人,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少,心理更为脆弱,因此,及时把大家引导过来,辟谣、答疑解惑、润物细无声地沟通很重要。
那段时间,除了白天的工作,杜诚诚还加入了3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每晚在线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网友进行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她常常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凌晨两点才能放下手机。“我的人生遇到过很大的挫折,我希望能用我的经历去鼓励更多的人,让他们在面对疫情时不害怕,在遭遇挫折时不沮丧。如果生命的美好被蒙上阴影,没关系,向着光的方向生长,就一定会冲破阴霾,拥抱阳光。”杜诚诚说。
——————————
记者手记
用声音为黑暗中的盲人传递“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语、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瞬间,激励着残疾人自强不息,活出精彩的人生。
神经纤维瘤夺去了杜诚诚的左腿,但她努力着,将快乐传递给他人。无论是给盲人讲电影还是社区工作,点点滴滴都是杜诚诚努力生活的注脚,也是她追光的足迹,她活成了别人的光。她说:“我就想成为他们黑暗中的那束光。能为同是残疾人的朋友们多做点事,成为他们的光,我特别高兴。”
杜诚诚的奋斗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缩影。在她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被她影响,越来越多人加入为盲人讲电影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积极生活、主动作为,在热爱的领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潘佳秀子 实习生 韩文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