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残运会筹办工作准备就绪 全力确保“两个亚运同样精彩”

中国青年报  |  2023-10-22作者:蒋雨彤 贾骥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贾骥业

    抵离服务是赛事人员与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残运会”)的第一次“见面”。廊桥口的无障碍电梯、清晰的标识标牌、2500米无障碍盲道、1200米无障碍坡道、258台无障碍电梯、36处无障碍饮水机、低位的服务柜台……从落地的一刻开始,杭州努力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无碍”的温暖。

    10月16日,杭州亚残运会官方和推荐出入境口岸迎来代表团进港高峰。当日高峰时段,一小时内进港赛事人员超400余人次,其中轮椅旅客140余人。为此,赛事总指挥部抵离指挥中心一周前协调相关部门,租借150辆轮椅运送至机场。飞机落地前,杭州机场联合指挥中心就根据航班轮椅旅客数量、廊桥轮椅转换空间等情况,合理安排停靠机位,同时对无障碍电梯进行专人管控。

    从下机到乘车离开,残疾人流线上不会遇到一个台阶,依靠轮椅即可顺利通达各个注册申报点位。路上,每隔60米就会有一名训练有素的“小青荷”志愿者,随时准备上前服务。离开机场后,亚残运会赛事人员乘坐经过改装的无障碍交通班车可直达目的地。

    杭州亚残运会将于10月22日开幕。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杭州亚残运会坚持与亚运会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服务、一样的状态,高水平做好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保障,以细节服务温暖人心,用专业服务保驾护航。在全面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同时,杭州亚残组委充分考虑亚残运会的特殊需求,做好竞赛场馆和亚残运村的无障碍改造和建设工作,书写“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高分答卷。

    竞赛场馆准备就绪

    场馆是赛事服务的核心。杭州亚残运会共设置了8个赛区,19个竞赛场馆中有17个与亚运会共享,杭州亚运会闭幕后,各竞赛场馆也迅速投入到转换工作中,目前多个场馆已经进入比赛阶段。从场馆入口到各个功能区都已实现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轮椅座席数也从原有座席总量的千分之一调整至百分之一。

    滨江体育馆是本届亚残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场馆,本次场馆转换,将之前的4片场地变为6片场地,分别满足站姿运动员和坐姿运动员不同的比赛需要。“亚运会的时候做了一个门头,考虑到轮椅可能在拐弯的过程中发生磕碰,我们把这个门头去掉了。”滨江体育馆运行团队景观标识主管葛云飞说。

    轮椅运动员乘坐大巴抵达场馆之后,通过上下客平台,可以顺利来到轮椅寄存处。在这里更换完比赛装备后,再经过无障碍通道就能直达赛场。从下车落地到入场,没有台阶,一路畅通无碍。

    在杭州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无障碍卫生间里还设置了可中英文切换的播报器,以及方便轮椅观众洗漱的斜面镜。洗手间的马桶设计了一个凸起,方便残疾运动员通过手肘来按压。

    杭州亚残运村也通过一个个“无碍”细节,给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们带去温暖。据了解,村里设置了约1100个无障碍床位,配套轮椅就餐区、爱心就餐区等个性化餐饮服务;设置了分级中心、轮椅充电桩、辅助器具维修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区;房间的浴室、厕所都安装了防滑把手,防撞条也随处可见;30多辆各类接驳车提供全天候无障碍交通服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杭州亚残运村采访时发现,村里的接驳公交车经过升级改造,增加了上车缓坡,轮椅运动员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顺利上车。中国游泳运动员蒋裕燕表示,房间和村里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均被填平了,可以操控轮椅到达每个想去的地方。“来到村里,真的就像回到家一样,所有的细节都很到位。”中国盲人门球运动员杨明源说。

    城市风貌“有爱无碍”

    更多的温暖体现在城市的细节里。借助亚残运会契机,杭州在城市侧开展了“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幅度推进和改进无障碍设施,为运动员创造更便利的环境和更好的参赛条件。

    3年来,杭州改造提升14万个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对亚运场馆、亚运村、定点酒店以及机场、地铁、火车站等1800多个项目开展竣工前体验督导,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21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万户。

    为了让残障人士出行“有爱无碍”,杭州已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余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1000台,建成“红色阵地”无障碍示范点260余处、公交站台3500余处,推出300辆无障碍巡游出租车,打造了以西湖、良渚、运河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

    2022年年底,高德地图正式推出无障碍“轮椅导航”功能,杭州成为全国首批3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启“无障碍导航”模式后,地图可自动为用户规划出一条无障碍路线。杭州市已完成市域范围内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2661条,其中,297个地铁出入口和1573个城市无障碍公厕实现了高德地图可搜索、可导航、可应用。

    杭州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可提供无障碍交通出行、24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观影等一站式集成服务,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等问题。

    杭州市无障碍办多次与浙江省大数据局对接,与存在民生类无障碍适配问题的9家省级单位和12家市级部门逐一进行了对接,共同研究并跟踪优化和改造。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牵头接入浙江政务服务网,将涉及“杭州网上办事”“民呼我为”等45个政务类App进行无障碍适配改造,并顺利改造与残障人士生活息息相关的“预防接种”“预约挂号”“保查询”等35个平台应用。

    通过“手语姐姐”实时在线翻译系统,70多名手语翻译服务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听障人士每天9时至17时可在就医、办事等活动中一键呼叫服务。该团队运营经费由杭州市财政补贴,向全社会免费服务。

    在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残联的共同推动下,树立杭州“声呐”无障碍电影品牌,组建区、县(市)级无障碍电影讲解队伍15支,使视障人群能够通过声音了解电影背景、细节、情节、人物、动作、心理、表情等内容,充分享受观影乐趣。

    目前,杭州市亚运文明驿站助残服务已正式启动,220个市级亚运文明驿站、314个区(县)级亚运文明驿站和34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串珠成链。杭州亚残运会期间,亚运文明驿站的各类“爱杭城”亚运城市志愿者队伍将进一步发挥助残惠民、助残引领、助残无碍等功能,让世界看到杭州的热情与温度。

    本报杭州10月21日电

责任编辑:王素洁,陈卓,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