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9-28 16:16
作者:张艺
了不起的青春小店 | 剪纸非遗小店走到传承路口,青年接棒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记者 李超

谈起安塞剪纸,陈莲莲满是自豪,那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陈莲莲则是安塞金剪刀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社长。“阴阳剪”“多彩剪”“立体剪”,锋利的剪刀与薄薄的纸在她手中千变万化。

陈莲莲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人。她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学着母亲、姐姐们的样子剪窗花,剪出石榴、牡丹、梅花鹿、兔子的样式。

初中毕业时,她加入当地专业培训班,师承安塞第一代剪纸传承人,那时的学习,使她真正明白,什么是安塞剪纸的传承。

在她看来,剪纸不仅有很多传承下来的文化符号,比如牛,抓髻娃娃,同时也在不断与时俱进,2022年延安舰入列时,她剪出南海的浪花和黄土高原的高山。她说,来源于生活的创作更有价值。

她学过护士专业,当过宾馆服务员、也在文化馆工作过,一直没有放弃过剪纸。

10年前,陈莲莲注册金剪刀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数十名农村妇女来她这里培训学习。她们大多是安塞区马家沟村人,其中一些是贫困户和异地搬迁户。没参加合作社和工作室之前,她们有的是陪读妈妈,有的是酒店服务员。剪纸给她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陈莲莲还掌握农民画、布堆画等民俗技艺。这些都是延安民俗文化的代表,但她坦言,文化产品创业其实很难做。光是剪纸,手头就压了不少货。“是去搞营销,还是去搞创作?”陈莲莲做过思想斗争。

她也尝试过转型。2022年8月,东方臻选主播董宇辉来到安塞,邀请陈莲莲一起直播,介绍安塞剪纸。彼时直播间人数超过10万人,点赞量达到8000多万。这次爆火的直播流量给工作室带来大量的产品需求,但陈莲莲遇到了新的难题。

“要的量太多了,自己完成不了。不管是包装、设计方面,接不住人家的单子,最后不了了之。”

陈莲莲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给这门传统手艺带来新鲜血液。“前10年我是最年轻的传承人,现在仍然是。”陈莲莲正尝试通过实践教学、红色研学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责任编辑: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