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亮点“剧透”——

以古老文明底蕴迎四海宾朋

中国青年报  |  2023-09-22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贾骥业

9月1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一个比赛日,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小青荷”在球场平沙。杭州亚运会共招募了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这一诞生于G20杭州峰会的志愿者名称,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荷”是亲和的谐音,寓意很有亲和力。刘殿辉/摄

    一座裸眼3D的拱宸桥,一头连接着古代临安,一头连接着现代杭州。古今运河,钱塘繁华,烟火人间,都因为这座“桥”而生动起来。这是杭州的故事,也是亚运会开幕式团队想讲给世界听的故事。

    9月21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团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开幕式总导演陆川说,开幕式是导演团队“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也是向世界发出的邀约”。

    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主题为“潮起亚细亚”,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将会通过国风之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等对主题中的“潮”字进行具体诠释。

    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表示,“‘潮’的灵感来源于钱塘江潮涌。‘潮’还代表着体育跃动的蓬勃力量、一往无前的浙江精神,更代表着时代奋进的发展趋势。开幕式将用足浙江地域特色‘潮’元素。”

    上篇“国风雅韵”是国风之潮的集中体现,还有一个特别的创意,就是诗画江南、青绿山水的“活”用。利用3D移动景片(可移动山水模块)、立体透视网幕等营造“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的意境,画中的山水与演员形成互动,绘就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的优美画卷。

    自然和运动之潮则是中篇“钱塘潮涌”主要呈现的概念。钱塘江大潮是浙江一张亮眼的名片,开幕式团队利用高科技技术,创新性地将地屏和立体透视网幕相结合,能看到潮从地面上涌到空中形成冲天潮,非常壮观。除了冲天潮,开幕式现场还呈现了一线潮、交叉潮、鱼鳞潮等各种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同时,导演组还特别设置了两位“弄潮儿”,通过使用双3D威亚技术,实现演员与钱塘潮涌的互动,以此展现勇立潮头、敢于天下先的浙江精神。

    所谓双3D威亚,就是在两位演员身上各绑4根威亚,在表演过程中,威亚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演员进行牵拉,实现演员在空中任意飞行。

    “双人表演难度不是单人表演难度的简单相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威亚总设计谢永伟表示,采用平行空间的设计方式,将两组演员和两组威亚系统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和设计。同时,团队还为开幕式专门研发了一套威亚控制系统,在飞行过程之中,系统可以自动对飞行轨迹进行检测,如有异常,它可以立即报警,保障演员的安全。在排练中,演员在表演时最快的飞行速度接近4米/秒,展现出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浙江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迎宾表演在秋分之时,造良渚之境,玉琮、玉鸟、神徽、古城等印记与遗址一一浮现;从碧绿到灿金,展现春耕秋收的自然轨迹与丰收自足,以古老文明的浓厚底蕴与亘古亘今的收获欣喜迎接四海宾朋。

    秋天也是杭州市花桂花绽放的季节。这一季节“限定”的杭州元素,将贯穿整个开幕式,比如有桂花鼓的表演,也会有数百名杭州大学生手持发光的金桂装置,共同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而演出过程中,“大莲花”上空将飘洒起仿真桂花花瓣,同时释放桂花香氛。

    据了解,开幕式演员中没有明星“大腕”,主要群演均为没有表演经验的“素人”,来自杭州几所大学。

    此外,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取消燃放实体烟花,将通过三维动画、AR技术,在一张185米长、15米高的“网幕”上展示电子烟花,同时配上音效,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沙晓岚介绍:“电视机前观众看到的烟花效果,不逊于实体烟花,甚至通过航拍,还能看到从未看见过的烟花效果。”

    陆川带领许多青年导演和电影人一起参与了开幕式短片的制作。“我们想表达的是立足杭州、表达中国、胸怀亚洲。”陆川介绍,3年来,团队开了75个策划会,形成了20多个不同的创意和剧本,才有了最后的“一拍即合”。因为要节俭办赛,短片制作也是追求“小成本、大制作”。开幕式上,这部短片将在足有9个IMAX银幕那么大的“网幕”上呈现。

    公众最关心的主火炬装置,目前还没有披露。但点燃火炬的创意已公布——将由最后一棒火炬手和上亿名“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沙晓岚表示,体育的本体是让人最大限度地参与,“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本报杭州9月2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贾骥业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