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作品列入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标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9-15作者:刘昶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健康科普介绍了医院的健康促进工作。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网

上海有2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为推动医务人员做科普,“上海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作品代表作列入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标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在发布会上说,过去医务人员高级职称晋升标准主要为发表的学术论文,这次把健康科普代表作也列入到医务人员高级职称的评判标准中,激励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此外,上海市级层面设立了财政经费支持健康科普人才专项,每年遴选和培育一批健康科普“引领人才”和“青年英才”。承接建设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上海市级层面建成覆盖了38个学科领域,一共有629位健康科普专家形成的专家库,并成立“健康上海行动院士科普基地”,充分发挥院士等科学家在健康促进和科普工作中的引领效应和示范效应。

医生的健康科普和临床工作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谢斌说:“一位医生半天如果看40个门诊病人,已是飞速了,但是一篇科普文章可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在有限的时空里,提高服务的可及性,科普加分的作用非常明显。”

谢斌还认为,患者接受科普宣教后,对疾病有了理性认识,在就诊时和医生的沟通会更顺畅。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就医的满意度。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医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主阵地,承担着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健康促进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

在谢斌看来,健康需求里面,临床诊疗只是满足了消除人们病痛这个方面的需求,还有更大一部分对身心健康、幸福感的追求,应通过健康促进来进一步满足。

责任编辑:齐征,余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