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江西萍乡“渐冻症”少年廖文杰被南昌理工学院法学专业录取。8月26日,廖文杰在父母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正值开学季,不少像廖文杰这样的残障大学生陆续走入校园,开启新生活。
2023年9月1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首部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表示,这部法律将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哪些短板?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公众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发挥哪些作用?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实地走访调查。
盲道被占帮不上“盲”
对视障人士来说,盲道是出行的“眼睛”。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区、东城区等多地发现,盲道被占用成了普遍现象。随机街采中,不少年轻人反映盲道被占用的情况不胜枚举。
在东城区一地铁站出口附近,有10余辆非机动车并排停放,占用了约百米长的盲道,阻碍视障人士出行。一家商场外,人流量不小,一段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盲道被旁边停放着的两三辆共享单车“拦腰截断”。
无障碍环境里的“障碍”还不止于此。
夏日傍晚,有饭店毫无顾忌地在人行道上支摊位、摆椅子,满满地占据了盲道;还有的私家车,“霸道”地停在人行道的缓坡处,让拉车买菜出行的老年人进退两难。
平日出行时,95后李楠发现,一些地铁里无障碍洗手间的门扶手摇摇晃晃,坏了也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一些无障碍洗手间被当作储存室使用,堆满了各种杂物,“看到这种现象不止一次两次了,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有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还是不够完善,利用率也不高。”85后青年秦蕾说。90后张立更是直言,“一些设施就是摆设,基本没有太大用”。
在上班族陆靓看来,在地铁里使用无障碍直梯的人,大多没有拿行李或身体无碍,这会对真正有无障碍使用需求的人有影响。
李楠建议多规划共享单车的专用停车位,并呼吁“大家停车时不要占用盲道,看到占用时将其挪开”。
“立法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反映的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维护’和‘重建设、轻管理’。”石宏分析说,有很多盲道建设不连贯成了“断头路”,被共享单车、轿车占用,盲人非但享受不到安全,反倒成了安全隐患。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了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如果违反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立法为无障碍环境扫“障”
方便的扶手、规整的盲道、公共场所出入口的坡道……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探访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看到,街道多处设有人性化无障碍生活设施,为残弱群体营造安全通畅的出行环境。
“这里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很到位,有些地方配备了扶手十分便利。”家住白纸坊街道、今年65岁的张遵德是名视障者,他居住的街道修建了多处无障碍设施,为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老人及有需要的人员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参加完街道残联的培训后,他更加系统掌握了安全使用盲道的技巧。
白纸坊街道残联理事长李晓龙介绍,街道围绕社区服务站、部分老旧小区、市民服务中心等共建设无障碍设施61处,先后修建67个坡道和700多米无障碍扶手,配备两台爬楼机,方便街道3872名残疾人出行、就医、购物等。
“除了‘三分建、七分管’,还要建立运营维护机制,使无障碍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保养,正常发挥功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之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行专项“体检”,找出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施突出的问题,编制改造计划和规划,落实改造资金,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依据“体检”结果,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人行道净化、城市更新行动等工作,进行改造提升。
生活中,有老年人反映药品说明书字太小,用上放大镜也看不清楚,容易造成误读误服。
法律回应公众关切,作出一些细致、有温度的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
“有法可依,让生活更加无障碍。”关注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张遵德期待满满,他希望今后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盲文,“吃药时通过手触摸盲文,就知道用量大小,对症下药,心里踏实”。
“现实生活中,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天下,普通人、年轻人可以玩得转,但很多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这些产品就很困难。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围绕‘数字鸿沟’等问题,通过制度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法律依据。”石宏说。
“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非常有必要,可以从立法层面提升公众保护、维护无障碍设施的法治意识。”90后白领徐兰说。
期待法律长出牙齿 让生活有爱无“碍”
“有法律作后盾,希望我们残疾人出行更少障碍、更便利,让残疾人更好、更多地融入社会。”今年64岁的肢体残疾人耿瑞林期待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能得到有力落实。他吐露心声说,残疾人也愿意出行,去更美的地方,感受山川美景。常年坐在轮椅上的他,希望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打车通道,“走到哪儿打车都方便,能出行无忧”。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规定,如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或者非法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交通运输等相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刘李峰表示,法律实施后,各级住建部门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现在法律有规范,标准规范也有要求,各地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法律规定和标准要求,在新建改造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
为推动新法的有效贯彻实施,刘李峰表示,“地方还存在一些没有不折不扣落实这些要求的,要加大监督督察执法力度,形成震慑,让全社会都来规范有序地落实法律要求,加快建设无障碍环境和推进适老化改造。”
“设施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设计无障碍设施的人考虑很周到细致,让你从设施里感到温暖,比如一些拐弯或扶手恰到好处。”因为胳膊使不上劲,49岁的廉洁曾经很自卑,不愿外出与人交流。后来她发现可以为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使她获得快乐,廉洁主动报名成为白纸坊街道的一名志愿者。
廉洁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维护无障碍设施,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让他们有自信,能从家里走出去,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我们都有变老的一天,都有需要无障碍设施的时候。”街采中,一位宝妈感慨,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为维护、保护无障碍环境献一分心力,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文中李楠、秦蕾、张立、陆靓、徐兰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