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五常市民乐乡富胜村村民柴秀云和老伴带着5岁的孙女从市里的安置点回到了家。放不下家里的地,她趁着天黑前,骑着电瓶车去坝上转转。
洪水退去后,坝里坝外已然两种景象。坝外,被洪水浸过数日的稻穗上挂了厚厚的淤泥,向下耷拉着,有的已经被连片冲倒。柴秀云家里在坝外有六七亩地,这些稻子活下去的希望渺茫。
但坝里的三晌地是他们今年的希望。村民撤离前,村干部带着一众人等,加固了村里的堤坝,保住了家园更保住了大部分稻田。
八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五常市连续多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境内大型水库、中型水库、河流均超过汛限水位,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作为黑土地上的一张粮食名片,“五常大米”今年的产量遭遇危机,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保粮,无疑成为五常的头等大事。
守住堤坝
柴秀云所在的村庄是幸运的。暴雨来临前,村党支部书记岳海就安排村里的退役老兵王亚彬一天多次去坝上巡堤。
8月2日开始,五常的雨不间断地下,坝外的河水不断上涨。8月4日,通知村民撤离的那天早上,王亚彬发现河水比前一晚又涨了一些,且涨速很快,眼看着水位到了大坝的一半,他顿感不对劲儿,赶回村里告诉岳海。
人必须抓紧撤离,但坝不能溃口。富胜村位于民乐乡的最南部,坝里稻田2000多亩,再往外就是另一个镇。如果这道坝被冲毁,岳海预想到了最严重的结果——洪水冲到乡里甚至是其他镇子,富胜村必须守好这道防线。
上午9点多,河水上涨到离大坝顶端十公分的位置,岳海赶紧叫来村里年富力强的村民,将自家的钩机、铲车和7台农用拖拉机,全部开到堤坝附近。他自己开动大铲车,快速往7台农用拖拉机上装满土,由村民运送到溃堤处。
土运出去了,岳海又赶到堤坝上开动大钩机,将拖拉机上的土堆放好,层层加高堤防。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险,堤坝加固了50公分高,漫堤险情终于解除。
可是,水位仍在上涨。加固堤坝的过程中,周边处于低洼地带的4处涵洞,陆续被冲开了口子。岳海又找人运来石块,将一车车石块堆放进涵洞决口处。数小时后,4处涵洞全部堵住,阻挡了即将汹涌而来的洪水。
就在同一天,离富胜村十多公里外的安家镇铁西村里,也上演着一场惊险的保卫战。
8月4日下午,铁西村党员董明亮协助村书记撤离了85位村民后,又接到了电话,“拉林河水位上涨,即将漫过铁西村村边堤坝”。为了保住乡亲们的农田,董明亮与村民赵永利开着自家的两台挖掘机,一起前去加固堤坝。
到了坝上,洪水涨势过快,急速漫上来,堤坝开始溃口垮塌。赵永利坐在驾驶室里,挖掘机下方瞬间倾斜,他连忙从操作室钻出,跳进水里。
湍急的河水形成的巨大漩涡将他困住,除了在河里打转,他什么都做不了。岸上的村民见状都很着急,有人找绳索,还有人找来橡胶圈。
危急时刻,董明亮一手抢过胶圈,一手拎起一块木板,向着激流逆行。他甚至来不及脱衣服,“脱衣服浪费时间,他会离我越来越远。”董明亮一直盯住赵永利,“他漂到哪我就跟到哪!”
在湍急的洪水中,董明亮朝着赵永利的方向慢慢靠近。当靠近赵永利时,他让赵永利左手扶住橡胶圈,右手抓住他,一起向岸边划去。20分钟后,两人才上了岸。
为国储粮不容有失
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系纵横,拉林河、牤牛河、溪浪河三大河流汇聚于此。暴雨后,洪水不仅威胁着村庄的安全,也向着中储粮集团五常直属库逼近。
位于背荫河镇背荫河村的五常直属库2011年上收中储粮,成为直属库,这里50多个粮仓里储存着水稻和玉米。
8月5日一早,公司领导接到镇政府通知:洪水即将过境。公司立即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紧急情况,请同事们速回到单位。
那天是周末,公司的财务人员孙博轩住在岳父家,早上8点多,他发现手机没了信号。外面天阴沉沉的,孙博轩总感觉不踏实,想回单位看看。驾车离家,行驶一段后,收到了公司发的紧急通知。来不及多想,他赶紧赶回库里,加入到防汛一线。
当时,库区里的食堂刚做完早饭,但一接到通知,大家纷纷放下刚拿起的筷子,连厨师都放下了大勺,冲到院子里,拎起铁锹就往编织袋里装沙子。
五常库的平房仓每个仓都有4个大门,里面砌有防水墙,用以阻挡漫水。暴雨来临前,库区已经在每个仓门外都堆放了三层沙袋或石灰袋。但5日一大早,公司领导决定把沙袋加高到1米多。
这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干完活,孙博轩才发现,扬起的石灰粉落在了手上、胳膊上,这才感觉到不舒服。
堆好沙袋,员工们没有撤离,他们要守住粮库。“我们不能走,一旦洪水冲进院子,我们就得马上用准备好的大功率水泵抽水。”
为了应对今年“七下八上”的汛情,公司从7月中旬就建立了应急微信群,并编制了三级应急值班表,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还增加了防汛物资。7月底,伴随着台风的影响,北方多地出现降雨,从中储粮集团到分公司下发的相关防汛文件一下子多了起来,相应的会议频率也增加了。
“大家的风险意识更强了。”五常库党总支副书记赵书东告诉记者,当时,大家判断,如果水进到库区,出现断电,原有的发电机支撑不了大功率水泵抽水作业,于是,紧急加购了两台柴油发电机。
五常库副总经理宋亚光接到购买柴油发电机的通知后,当天就赶往哈尔滨市区采购。因公司采购设备有相应的流程,不能当天发货,宋亚光就决定自己先把钱垫上,第二天(8月4日),设备赶在泄洪前送到了库区。
“洪水来的时候根本不给你时间,一定要打好提前量。”赵书东以前在中储粮建三江直属库工作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深知防汛的重要。
这次抢险让他很感动,公司里的一名仓库保管员是退役军人,当时接到爱人摔伤的电话,把爱人送到医院后,就立刻赶回了库区;8月5日,五常市区到直属库的吉黑公路上,积水近1米深,阻断了来住车辆,公司综合科科长赵博无法赶回来,担心一楼档案室进水,就安排人,把档案全部转到了三楼;还有一名员工家里的稻田靠近河道,地里安装了摄像头,这名员工就一直盯着摄像头观察水情,随时向公司报告。
幸运的是,洪水最终止步在了离库区两公里的地方。保下来的不仅有粮食,还有储粮用的设备。“但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赵书东告诉员工,汛期还没有结束,仍要绷紧防汛这根弦。经历了这次洪水,赵书东已经开始为明年防汛做准备。他计划把库区四周的围墙再加固一些,这样能把水挡在更远的位置,让库区的第一道防水线更牢固;防汛物资储备量只增不降;位于山河镇的分库,通风口也要改造增加密闭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让更多的稻子活下去
得知黑龙江省多地村庄受灾后,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6名专家成立了“主动靠前,减灾夺粮”五常科技特派团服务工作小组,每人带领一支技术服务队,下沉到五常市重灾区杜家镇、安家镇、民乐乡等6个乡镇的村庄,帮助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1987年出生的徐振华作为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水稻育种专家,和所里的其他专家一起回到了他们最熟悉的五常。生物技术研究所是2019年整合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中心后成立的,研究所在五常民乐乡有20多晌试验田,对于五常的水稻种植情况,他们最熟悉不过。
“您帮我看看,我这水稻还有救吗?”“水淹成这样了,我们该咋整?”8月8日,专家们一到村子里,附近受灾的群众就赶来了,都想让专家去自己田里看看。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水稻怎么样?还能不能有收成?能收成多少?”
当时,五常农户种植的稻花香2号大部分已处在抽穗期和扬花期之间,稻穗下一步要通过光合作用自花授粉,才能得以继续灌浆到最后成熟。而这次水稻遭灾,正处在这个尴尬的节点,两三天以内水下去了,稻穗就能够继续生长;如果超过3天甚至更长,稻穗极易因挂泥或倒伏,很难再进行光合作用。
徐振华的感受是,受灾的农户们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指导,更需要心理上的疏导。有的村民焦急中带着期盼,有的农户因水稻受灾面积大,情绪有些消极。“我们告诉农户们,别放弃,无论如何,(水稻)能救都要救一下。”徐振华看到一些地方的水稻在受灾时还没有抽穗,加上水退得快,那些稻穗的正常抽穗不会受到影响。
徐振华告诉农户,最重要的是和时间赛跑,要抓紧排水,还要给水稻喷洒一些药物,“水稻已经进入生长后期,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防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防止稻穗死掉,同时促进水稻早熟,别让活下来的水稻继续生病,把受灾的损失减到最小。”
水退之后,许多稻穗上挂上了淤泥,农户们就想把淤泥冲掉,这样才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有的农户支招儿,可以用高压水枪对稻穗进行冲洗,还在网上发了短视频,但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
“用水枪冲洗需要掌握好力度,否则本来能活的穗子会因冲洗力度过大而活不下去。”在村子里调研指导的时候,徐振华看到一个村户穿着雨靴,在没退水的稻田里一趟趟走,清洗稻穗上的泥。徐振华发现,穗子刚从水里露出来后,在水位没退到很低时,适合人工“洗苗”,如果还能下一点小雨,也能帮着把穗子上的泥冲掉。
徐振华刚工作那几年,并没有听说台风对东北乃至五常有太多影响,“过去一到秋季,我们所的试验田里都会缺水,不穿雨靴穿着胶鞋就能下地了。”但这几年,雨水明显增多,有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还要想办法给田里排水。
当极端天气增多后,徐振华认为,这片黑土地也要思考如何提前应对。“如果明年还出现暴雨,政府需要制订好提前泄洪的方案,提前加固河道。”
离秋收越来越近,五常许多村庄的稻田里已经完成了药物喷洒,柴秀云家里活下来的水稻,有的已开始灌浆。但一周前,五常又下了一场大雨,柴秀云望着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稻子,念叨着今年不要再来早霜了,“要是秋分之前不来早霜,还能多一些收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 见习记者 陈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