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民生事业,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
坚持以产兴业、以产富民,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民生。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没有产业支撑的共同富裕终将成为空中楼阁。要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用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政策工具箱,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现代乡村服务业,加快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落地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要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引导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薄弱地区流动,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边疆民族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注重“造血式”“开发式”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多措并举、兜底保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创造高品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帮扶。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机制,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经济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标准,分层分类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要着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塑造体现民族性、地域性的城乡风貌,推广布局智慧广电、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努力让边疆民族地区群众住得更安心、更顺心。
坚持精细服务、安全管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效能治理。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长期保持和谐和睦,共同富裕才能更可持续、更加稳定、更具韧性。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把靠前掌握、及时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社情民意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联动应对机制,畅通各族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多方参与、多点发力。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创新构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生产生活场景,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浸润,引导各族群众坚定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把制度完善起来、责任落实下去,尽最大努力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