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看见阅读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5-19作者:杨鑫宇

近年来,对年轻人而言,阅读正在重新成为一种潮流。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青年阅读正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阅读量和阅读率在持续缓慢提升;二是青少年对新媒体阅读兴趣浓厚,比如手机阅读和有声阅读、视频讲书等等;三是青少年在新媒体阅读中,也呈现出碎片化、浅阅读、视频化、娱乐化的倾向。总体而言,尽管多少也会受到网络时代某些负面趋势的影响,当代青年的阅读率和阅读量,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是否阅读”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如何阅读、为何阅读,才是更值得关注并探讨的话题。

每个热爱阅读的人,都相信书籍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书籍,就没有辉煌的人类文明。对个体而言,阅读也是汲取知识、收获成长的重要阶梯。不过,相比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稍显功利的传统表述,书籍的价值更在于它能以一种有条理、可复现的形式,帮助我们将知识与思想的吉光片羽组织起来,让我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把握心灵与头脑的自主权。每一段静心阅读的过程,都是一个让人得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窗口。越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体验越显得弥足珍贵、无可取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常有人说,电子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实体书。就算想要买实体书,网购的价格也更便宜,属于书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平心而论,这些观点所引用的事实的确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店因此就该退出历史舞台,更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作为公共空间的书店。

在数个世纪的文化发展史中,书店从来都不单是一个买书卖书、进行钱货交易的场所。如果实体书店产业仅仅作为一种零售业存在,当然竞争不过经营成本更低的网络书店。当下,实体书店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破局出圈,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其难以取代的公共空间作用。通过精心选书荐书、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书店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传递真知的共享客厅,以及个体与个体、社群与社群之间的文化纽带。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青年报社开设“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的实践,正是这种“书店精神”的具象化体现。通过新文化业态和新媒体的赋能,青年书店既在一场场交流活动、一个个文化场景中通过阅读传播着青春奋斗、活力四射的“向上向善好活法”,也做到了将中青报文化资源更紧密地同广大市民连接起来,将“青春元宇宙”与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和美好生活需求连接起来。

不论是追问阅读的意义,还是发扬书店的价值,都将使我们更加贴近“全民阅读”的理想社会氛围。推进全民阅读事业,既能为每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