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困局

青年教师团队为养老照护寻经验

中国青年报  |  2023-05-12作者:耿学清 陶思阅

    “在帮助失能老人翻身时,不要用很大的力气直接把老人抱起来,要用握手、唤醒等方式评估他的状态,充分发挥老人还存在的机能。”日前,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培训的“璧山天门山社区学院”开讲,讲课人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康复护理专家团队成员杨小红。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63万人。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失智”是记忆力、判断力和认知等脑功能退化,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养老照护领域的“难中之难”。

    作为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70余名青年教师组成调研服务团队,到失能失智老人的社区、床头走访调研,为养老照护领域寻经验、蹚新路、破困局。

    无力的老人

    在重庆市天门社区,一名80岁老人年轻时被坠落物砸中双腿、退休后旧伤复发,导致失能,由他的妻子和一名护工照料至今。

    天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勇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55.7%。这里的老人年轻时多在国家特种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

    “老人现在仍有2-3级肌力,属于科学锻炼可以渐渐站起来的类型。”对老人做测试和培训示范的,是41岁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陶科。他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是一名深谙康复训练的专家。

    “但是现在老人肌力不足,不宜直接练习行走,而是要进行被动训练。”现场,一名参加调研的志愿者模拟失能老人平躺,陶科一手托住他的足部,一手扶住他的膝盖,助其进行蹬腿的动作。陶科介绍,在肌力渐渐增强后,可用手逐渐施加阻力,刺激其主动发力,以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

    陶科表示,许多照护者在护理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存在误区:出于好心,他们尽量多地帮助老人,完全替代了老人的自我活动,致使老人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另一名老人因60岁时脑梗发作,身体左侧失能,已卧床14年,一直由妻子和妹妹照顾。陶科协助老人做抬手测试后,认为他的肌肉情况尚好,主要问题是关节活动受限,即手肘弯曲无法伸直。

    “关节弯曲,不宜直接站立。需要进行对指练习、辅助抬手训练。”陶科说,在对多个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后,他们发现新冠疫情以来,失能失智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照护,许多照护者本身年纪也很大。

    他们建议,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配置一些智能化辅具,例如对失智老人,防丢失的定位卡就很必要;为失能老人配置智能照护床,可定时协助翻身,减轻照护者压力。

    陶科认为,应该根据失能老人不同的情况来适配辅具。比如有些失能老人可以慢慢恢复,适宜配备助行架和手杖,但是家属和社区对此缺乏了解,一律配轮椅,这是不利于恢复的。

    难中之难

    严勇介绍,社区内设有老年服务站,可以“托老”,老人可以在服务站解决吃饭问题,但缺乏专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设施和照护人员,他们主要依靠家庭照顾。

    这也是当前我国养老的现实状态。陶科说,按照国家的“9073”政策,我国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调研团队负责人黄茜介绍,在养老机构,照顾有行动能力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要配备的人力约为1∶3,即1名护理员照看3名老人,照顾普通失能型老人的人员配比约为1∶6。

    “先是失智,最后半年失能,就躺床上了。”黄茜的外婆曾经出现过失智,这也是她研究失能失智老人科学照料的起因。她在照料过程中目睹过老人从患病到离世的过程,“失能到最后会伴随有失智,失智老人最后也会完全失能”。

    每名失能失智老人呈现的病情状态也不一样,比如健忘、失去时间感,或是对财产比较敏感。根据阿尔兹海默症协会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认知障碍老年人患病率超过6.6%。黄茜通过历年调研数据推算,重庆失智老人的基数大概是30万,但实际上通过就医确诊的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

    每次调研前,团队成员会先跟社区、养老院沟通清楚被照护对象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专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上门评估指导,向其他居民普及养老知识。每次调研中,老人对养老技能的渴求都带给师生很大的触动,激发他们“想为老人、为社会做点什么”。

    未来对照护者的需求量更大

    在走访家庭后,调研团队在天门社区中心为家中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开展居家风险防范培训。约50名听课人几乎都是老人,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拿着纸、笔,边听边记。据记者了解,她们有的已照顾失能失智老伴儿多年,有的对居家风险防范、今后的老年生活比较关注。

    在培训现场,杨小红演示了老人在跌倒后如何起身,照护者如何帮助失能老人翻身、如厕等环节。

    杨小红强调,重点是一个“缓”字,例如老人跌倒后,需要稍稍缓过劲、收腿、从跌倒的仰卧姿势变为侧卧,再停顿半分钟,用可以使力的手撑起身子变为跪姿,再停顿半分钟,缓慢起身。

    “平时家里在护理老人的时候,有很多误区。”杨小红表示,比如老人半夜要上厕所,照护人一把就将老人从床上拽起来,本来老人有部分可以活动的力量,但没有充分利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老人残存的一些功能,让他们体现自己的能力”。

    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人,占比13.50%;80岁以上人口达3580万人,占比2.54%。

    未来对照护者的需求量更大、对照护者的相关技能也会有更高要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明国介绍,该校近3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上百次培训,覆盖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25个省市8000余人次,除了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接受培训的人员还有养老院、敬老院的护理人员。

    “被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难,照护老人的人更难。”邓明国希望全社会给予失能失智照护者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增加对失能失智症的了解,早预防、早干预,让更多失能失智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同时,他期待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单位能加大经费扶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力量,参与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的培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实习生 陶思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