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文化“两创”中的青年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5-12作者:李峥苨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28岁的谢媛(右)在自己的竹筒冰淇凌店里等待顾客,20岁的店长佳芯调整自己身上的华服。谢媛曾在少儿培训机构当口才老师,“双减”后开始创业,今年1月在环西北里开起了这家小店。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旅游市场回暖,这家融合了国潮元素的竹筒冰淇凌店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营业额超过千元。近年来,山东济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力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许多年轻人在其中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附近居民从供游客打卡的路牌下走过。这里地处济宁市老城区,一位“80后”青年张航通过召集“合伙人”的经营方式,将一处老旧院落重新设计规划成12套独立庭院,优秀传统文化和潮流元素在此融合,这里逐渐成为了集餐饮、娱乐、互动、文创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两创”示范点,也为一些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了空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一家婚恋馆内,店长把一个女孩留下的交友信息放入瓶子里。有意交友的男女生可以在店里留下信息和交友意向,信息被放在不同颜色的瓶子里,摆在不同生肖的架子上。来此游玩的游客可以花9.9元带走一个瓶子,获得一次交友的机会。除了婚恋馆,目前这个街区内还有露营火锅店、猫咖、电玩、酒馆等顺应时下青年生活方式的店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一家婚恋馆内,工作人员泡好茶,等待预约在店里见面的一对年轻男女。据介绍,来到这里付费寻求婚恋介绍服务的客户中,最年轻的今年25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婚介店内布置着月老像,窗外前来采访的记者品尝“网红”竹筒冰淇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0日,山东济宁环西北里文创街区,附近居民的孩子在街道里玩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泗水龙湾湖艺术小镇上,“95后”女孩相楠在“山东手造”特色大集上。她是非遗泗水民间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少儿教辅机构当老师,“双减”后她从妈妈、外婆和奶奶熟悉的民间剪纸中发现机会,经过学习成为了非遗传承人,在县城开起了工作室,也受邀加入了“山东手造”特色大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曲阜鲁源新村汉风艺术文化公司,村民在制作线编工艺品。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在这里学习线编工艺,制作工艺品获得收入,企业提供材料、培训和销售渠道。据介绍,鲁源新村靠近尼山孔庙,地处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内,这里的868户村民开办起了120多家民宿、20余家星级农家乐和文创工坊,旅游要素和产业配套带动了村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曲阜鲁源新村汉风艺术文化公司,34岁的山西姑娘王璐(右)和同村的云南姑娘娜努观摩学习线编工艺。她们两家在村里都开起了民宿,“乙类乙管”以来旅游市场回暖,学习期间也不时接到业务电话。孩子今年上小学后,王璐有了闲暇时间,决定来学门手艺增加收入。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闲时来这里打工的村民日均收入200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记者在曲阜鲁源新村的一家工坊内体验传统弓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曲阜鲁源新村里随处可见民宿招牌。据介绍,村里目前发展起各类民宿120余家,直接带动村民本地就业200余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泗水等闲谷艺术粮仓农民书画工坊内,农民画手用“正”字记录自己的作品数量。当地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在这里接受书画培训后,可以分步骤、流水线式每天产出数十张传统书画作品。以梅花图为例,画一张树干5元、画一张花瓣3元,成品画被以20元一张的价格统一收购,以此增加收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泗水等闲谷艺术小镇一处高端民宿门前,工人们正铺设草皮。这个山村里建起的民宿集群和文创基地,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团体、艺术院校师生、国际友人以及游客,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5月11日,山东济宁,泗水龙湾湖艺术小镇上,工人们正建设一家新的陶艺工坊。据介绍,这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之一,有木工、扎染、文创等多种空间业态,致力于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责任编辑:曲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