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批漂洋过海的进口冷冻猪肘刚刚运抵天津港,就“体验”了一把“闪电”通关。
码头上的吊臂稳稳“抓”住装满冻品的集装箱,准确无误地放入等候在一旁的无人卡车。卡车开动,依次通过机检设备,海关“千里眼”——智能审图系统随即启动,扫描货物图像并开始自动分析。仅3秒钟,智能审图即判断“未见异常”,经人工再次确认后,货物放行。
长长的运输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被耽搁,都会直接影响产品品质,这对冷链行业而言至关重要。申报这批冻品的金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洪亮曾多次对来企业调研的海关工作人员谈起冻品行业最关心的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冻品保鲜”。收到货物放行信息后,他放下心来:“速度更快了!”
天津口岸是我国冻品进口第一大口岸,这里的通关效率在全国口岸领先。
“我们不仅要监管,更要便利通关、提供服务,这是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要的环节。”天津海关所属北塘海关关员多年与冷链行业打交道,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借助多种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通关效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年关员学思想、重践行,在此前长期调研的基础上,更频繁深入辖区企业,一对一大走访、大调研,聚焦问题导向,与行业从业者一同探讨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
“今年天津海关提出,要将冻品通关时长再压缩。”北塘海关关长张滨从办公室窗户望出去,就是位于渤海湾的中心渔港。中心渔港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拥有京津冀最大的冷链仓储群。这个“城市大冰箱”的运转情况,直接影响着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市民餐桌上菜品的鲜美程度。
站在紧邻海岸线的地方,北塘海关的关员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中国进出口市场的冷暖。那些不断变化的进出口报关货品数据是中国外贸最精准的“晴雨表”,里面有全球贸易的风云变幻,也事关中国成千上万个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
与普通货物不同,冷链产品全过程需要保持低温,冻品到港后如果不能马上提货,就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天津海关在全国首创“船边直提”模式,货物可直接从船边卸货装车,从码头到天津中心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仅用时1.5小时。就在货物抵达冷库的同时,海关已完成合格评定并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货品可以直接上市销售了。
“我们公司进口的冻品直接从船边卸货装车,货物到港当天就可以送达北京、河北的冷库,物流更快了,成本也降下来了。”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经理董乾说,企业进口的冻肉、海鲜、乳制品等冻品主要辐射京津冀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得益于海关的便利化措施,“我们的货物通过京津冀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可以第一时间送达客户”。
北塘海关青年李亚静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负责海运集装箱的机检审像工作。在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将最新型集装箱检查设备与自动化码头自动引导车合二为一,就是李亚静和同事的创新成果。他们优化机检双人审像机制,利用智能审图替代1名审像关员,人机协同作业,无须停留即可自动扫描生成图像,实现海关监管对物流“零干扰”。“目前人工智能审图已基本达到具有2-3年审像经验关员的图像分析水平了”。
优合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冷链食品进口商,因为看好京津冀冷链消费市场,选择在中心渔港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兴建了8万吨级的冷库设施。
“我们也想打造境外冻品生产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海外仓’,让世界各地的冻品走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优合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王丽说,这也提高了对冷库仓储的要求。
海关工作人员在调研中了解到,眼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冷库出现低价竞争,而冻品进口商对成本和费用特别敏感,容易造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北塘海关查验二科科长黄杰和同事们思考,能不能通过保税仓储的方式,帮助优质企业缓缴进口关税、增值税,享受找到合适买家后再申报进口并缴纳关税的政策。
与中农批公司工作人员交流时,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保税仓库建设审批流程不了解,北塘海关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由专人对接企业,提前介入建设方案规划、监管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制定等环节。从帮助指导企业完善设立保税仓库的申请书、平面图和位置图,到手把手指导企业完成申请资料准备工作,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
调研中,海关关员们也发现了冷链行业更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张滨说,目前辖区冷链企业主要以冻品仓储为主,冻品深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如何把产业链延长,让产业业态更丰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目前北塘海关成立了冻品产业链专题调研组,一方面引导企业开展“保税+直提”“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推动冻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扶持企业开展深加工业务。他们提出把“通道经济”转向“港口经济”的目标,力求把货源留下,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通过释放改革创新的红利,促进更多新兴贸易业态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天津乃至京津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