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里,总有一些记忆让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脚印令人刻骨铭心。
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航迹里,总有一些瞬间被镜头定格成历史。
强军十年,非凡十年。
十年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人民海军全面建设不断提质增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十年里,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瞬间。这些瞬间,既是这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个军种转型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回望这条“时光隧道”,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那些难忘的瞬间,从一张张被镜头定格的画面中回望人民海军转型发展的奋进航迹。
砺兵大洋为打赢
站在安阳舰后甲板,举着望远镜遥看不远处的台湾中央山脉,海岸线清晰可见,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反潜部门鱼雷兵李阳心潮澎湃。
去年8月,李阳随海军安阳舰参加慑压行动,连续多天前出担负警巡任务。
这一刻,被镜头定格成历史,成为李阳的高光时刻,也是人民海军的高光时刻。
照片被新华社通稿刊发后火爆网络,“解放军海军首次逼近台湾海岸线”成为那几天大家热议的话题,网友纷纷表示提气解气,希望海军舰艇在周边海域“持续巡航”。
持续巡航万里海天,夙兴夜寐练兵备战,对海军部队来说,早已成为常态。
海军党委始终坚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体系练兵、科技练兵,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
近年来,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高质量推进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编队等新域新质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速远海远域、新型军事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综合运用,努力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基于能力的基础训练、基于任务的实案训练”等一批战法训法在部队广泛推广,一系列立足困难复杂条件的演习演练相继展开。
能战胜战,是一支军队的根本价值所在。能战止战,来自实战实训的高标准严要求。
如今,在南海,在黄东海,在西太平洋,一艘艘军舰不舍昼夜巡航,一架架战机来回不断巡逻,在一线对峙、大风大浪中练战法,练体系,练攻防。
如今,海军舰艇出岛链训练已成常态,航母编队体系化训练持续推进,三大战区海军舰机定期砺兵大洋,创下参演兵力最多、训练要素最齐全、攻防难度最大等多项纪录。
4月上旬,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开展实战部署演练,舰载机频繁起降进行舰机协同、对海突击,从容应对外军舰机滋扰挑衅,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锤炼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除了胜战一无所求,为了打赢一无所惜。新时代的人民海军在新的军事变革浪潮中,向着下一个胜利冲锋。
豪情满怀迈入“三航母时代”
去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命名。
汽笛长鸣中,镜头将历史定格在彩带飘扬的那一刻。下水命名的照片登上各大报刊、网站的头条、首页,举国欢庆,举世瞩目。
福建舰下水命名,是新时代人民海军转型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这些年,这样的里程碑时刻一次又一次被镜头定格。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新型核潜艇、大型驱护舰密集入列人民海军,一系列大国重器相继亮相、捷报频传。
2021年4月23日,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等海军三型主战舰艇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
从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到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再到如今福建舰下水命名,10年间,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2018年4月,山东舰副舰长徐英驾驶歼-15飞机,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这次阅兵也是海军航母编队首次以战斗编组形式接受检阅。
徐英仍然记得那个壮观的场景,海面上洪流滚滚,舰阵巍巍,48艘各型战舰铁流澎湃,劈波斩浪。“飞越整个编队只用了几十秒,但海军从成立之初的舢板小艇到今天的航母编队却用了70多年时间,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只是一支威武的航母编队,而是一部浓缩的海军发展史。”
巨舰擎梦,亮剑深蓝。从首艘航母辽宁舰,到自主设计、配套、建造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再到首艘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中国海军航母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在一次次突破中实现跨越提升。
放眼辽阔海疆,大国舰阵威武雄壮,人民海军正以前所未有的豪迈姿态奋进在新时代的逐梦航道上。
作为舰船在海上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海上补给也在实战淬火中不断跑出加速度,让舰艇走得更远、更久。
着眼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海军持续推进重大战场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海上投送、海上补给、海上医疗救护等保障力量建设,构建起岸基、海上、岸海一体的综合保障链,为航母编队远航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人才方阵踏浪而来
2021年12月28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授予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称赞他们是忠实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光辉典范。
公开报道的镜头里,数名飞行教官身后舰阵如虹、“飞鲨”翱翔。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海军成功打通生长培养路径,形成“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新路。
近年来,随着海军转型备战全力推进,新型装备接连入列,既对人才素质提出急切需求,也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生长模式”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就是海军着眼转型备战加速推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强军10年,山东舰副舰长闾勇军领导过4型舰船,从3000多吨的登陆舰舰长,到两万吨的船坞登陆舰舰长,再到4万吨的两栖攻击舰舰长,到现在任6万多吨航母的副舰长。
履新后的闾勇军深感“压力山大”,除了吃饭睡觉,他把几乎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向了学习掌握新装备上。
有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复合培养以来,南部战区海军累计遴选80余名年轻优秀军官,在陆勤与海勤、小艇与大舰、作战舰艇与辅助舰船之间交流任职,通过复合锻炼催生人才拔节成长。
近年来,海军采取超常措施加快人才队伍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与部队组织形态和力量运用方式高效匹配。舰载机飞行人才和航母指挥人才培养实案推进,空中战勤、水下攻防、侦察预警等专业人才培养质效全面提高,舰艇长等关键岗位人员培养模式不断优化,院士、高层次人才、高新科技骨干“三级培养工程”稳步推进,一批40岁左右的青年科技英才崭露头角,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担纲领衔,一大批科研成果成为催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练兵备战,人才是关键。伴随着海军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的滚滚大潮,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方阵活跃在万里海疆,奋战在远海大洋。
携手世界守卫和平
“古往今来,中国带来的是和平、繁荣和友谊。”
这是去年1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布一条推文,配了一张时间跨度6个世纪的对比图片:15世纪,探险家郑和七下西洋,将丝绸和陶瓷带到了东南亚;2022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22”任务,为印度尼西亚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对比图片在世界舆论场备受瞩目,《国际日报》刊诗赞扬这次医疗服务:乘风破浪方舟至,济世悬壶善举来;命运共同成一体,坦诚互助友谊栽。
在播撒大爱的航道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10次走出国门,航行26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为25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书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乐章。
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民海军始终坚持的原则和不懈追求。和平、开放、自信的中国海军,始终积极走向世界,加速与世界深度融合。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初春,第四十三批护航编队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过往商船的电台里响起熟悉的声音。在“16频道”的千余次呼唤与承诺,成为这片波诡云谲的海域最让人心安的声音。
15年来,人民海军已派出43批100余艘次舰艇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完成1560多批70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解救、接护各类船舶近百艘,其中外国船舶占50%以上。
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民海军的行动越来越多、航迹越来越远。
2013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紧急前往救助。
2021年4月,印尼海军“南伽拉”号潜艇失事,中国海军派出舰船,赴相关海域协助印尼开展救援行动。
2022年除夕,应汤加王国请求,中国海军五指山舰、查干湖舰组成编队,星夜兼程将1400余吨灾区急需物资全部及时送达。
一系列举动让世界看到:日益强大的人民海军,不仅在保卫着祖国海空安宁,这支和平之师也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勇担大国责任,履行国际义务。近年来,中巴、中泰、中伊俄、中俄南非、中国-东盟等双边多边海上联演、国际军事比赛等机制性联演联训联赛常态化举行,中国海军与各国海军合作持续深化,加强专业交流与友好互动,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莫小亮 孙飞 张懋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