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精神照亮前行道路

中国青年报  |  2023-04-04作者:青平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时节祭扫先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一个节日,一方面属于离我们远去的人,另一方面又是万象更新的时间节点,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和生命观。逝者已矣,但他们做出的事迹、留下的遗产可以泽被后世。正是因为他们活过、奋斗过、奉献过,我们才能拥有幸福的当下和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放不下、最忘不了的人。如果说有哪些人值得14亿多中国人一同铭记在心、感念于行,这一群体非历代英雄烈士莫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近代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英雄烈士前赴后继,在不同战线、不同领域舍生忘死、矢志奋斗,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只为守护、造福国家与同胞。我们所拥有的每分每秒和平生活,背后都有英雄烈士的一份功劳。清明之际,缅怀英雄烈士,弘扬烈士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础。

    英雄烈士不是一个称号、一个标签,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张张生动坚毅的面孔。对他们的纪念与缅怀,也不仅是写在纸上的句子、列于墓前的鲜花,而是我们在灵魂深处与其人格的交流对话。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荡气回肠的战歌。其中,有人生活美满,但为了崇高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人年纪轻轻,尚未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就义无反顾地赴汤蹈火。他们用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诠释何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教育着今天的年轻人:什么样的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奉献的。

    无论是革命救国、抵御外侮,还是见义勇为、恪尽职守,生活在不同年代、面临不同处境的英雄烈士,他们实施壮举的高贵品格是相通的。在“公”与“私”之间,一些人选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想方设法为自己攫取好处,但更有人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之上,在行动中践行自己的赤诚初心。穿越历史长河,英烈精神超越时空阻隔,影响着当下的每一个人。肩负时代重任的中国青年,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4月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蓓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9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200余人被评为烈士。仅2022年,全国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还有4334名民警、3470名辅警因公负伤。在“岁月静好”的和平年代,依然有许多人在公众看不见的地方为同胞“负重前行”,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贯彻始终。清明时节,把深沉的敬意送给他们,是感恩,更是对其精神的传扬。

    在因公牺牲的民警名单里,有与犯罪嫌疑人激烈交战时,拼尽全力将战友推开,自己却被车身重压而死的程凯;有多次不顾生命危险处置爆炸物的刘亚斌;有在事故现场为保护群众被大货车撞击的夏绍能……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忠诚铸丰碑,个个堪当英雄之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精神。

    清明节祭奠英烈,是一种仪式,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现实的教育与激励。事实上,英烈精神时时刻刻感召、指引着我们。英雄烈士的榜样力量和精神遗产,永远为青年照亮前行的道路,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孙庆玲,姜继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