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产业变化走,让校企都“有利可图”

工人日报  |  2023-03-08

工人日报记者 罗筱晓

阅读提示

教师下企业容易变成“走过场”,技能大师去职校授课的机会也不多。在实践中,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相关合作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产教“融而不合”的情况依然存在。多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内的多元合作机制,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真正同频共振。

“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不配套,是目前我国多地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委员谈起了自己所在的石家庄市一个矛盾的现象:生物医药是该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除了一所化工医学类的高职院校外,其他职业院校基本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不过在实践中,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相关合作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产教“融而不合”的情况依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内的多元合作机制,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真正同频共振。

产与教、校与企存脱节现象

对张运凯委员描述的现象,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代表并不感到陌生。湘西州是唯一一个有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过去几年间,不少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先后布局湘西。然而与区域经济产业的快速变化相比,当地职业院校转型的速度要慢得多。

“这不仅表现在专业设置上相对滞后,部分专业招生规模也与产业需求不相符。”江天亮代表说。

产教融合,企业与学校间的人才交流必不可少。不过无论是教师下企业还是大师进校园,都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据张运凯委员介绍,2019年以来高职院校招生数量明显上升,这大大增加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不少老师每周课时达到20多节”。在这种情况下,下企业很容易变成“走过场”。

此外,因为并非所有专业都与对口企业有合作关系,有的老师即使有热情,也可能无的放矢。

根据政策引导,近年来不少企业的技能大师将工作室搬进了职业院校。但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大师们”去学校授课的机会并不多。另一方面,让高技能人才进校园无疑减少了他们的生产时间,站在企业的角度这并不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

在成为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教师前,全国人大代表贾亮在一家汽修公司工作。据他回忆,当初他作为企业技工到职业院校授课时,公司对此就颇有微词。

了解需求才能有效供给

根据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规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实行“政府统筹”“地方为主”。“但在现实中,产教难以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的工作上尚有不足。”江天亮代表说。

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涉及主体包括发改、工信、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及职业院校。江天亮代表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目前许多地方各主体间横向沟通欠缺,“如果一所职业院校的校长无法掌握当地未来5年内产业发展规划的详细信息,自然难以提前培养相关人才。”江天亮说。

不久前,张运凯委员前往石家庄一家电力企业调研,当听说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有不少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时,企业负责人明显来了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企业研发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张运凯委员说。

然而,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老师走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路径,缺乏实践经验,用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也比较弱。在张运凯委员看来,这是一直以来不少企业对产教融合少有热情的重要原因。

在阜阳技师学院,以贾亮代表的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当地不少制造业企业间都达成了合作关系。工作室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编制学生教材,同时协助后者解决技术难题。在贾亮代表看来,良好的合作得益于自己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我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也能为它们提供实质性帮助”。

产教融合不深、不实,还与目前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相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乐指出,根据现有职称晋升规则,国家级科研项目往往比产学研合作项目更有“含金量”,这就使得不少有学识的职业学院教师不愿在产教融合中投入精力。

把立足点放在企业一边

“畅通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破解困局的前提。”今年两会上,江天亮代表把定期举办由上述主体参加的联席会议的举措,写进了深化产教融合的相关建议中。

在江天亮代表看来,只有当职业院校按当地产业规划开设专业,根据产业布局对不同专业进行有差别的投入时,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才算走上了方向一致的轨道。

把产教融合的立足点放在行业和企业这一边,是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的呼吁。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建议,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可试点“双元制”教学模式,双方共同制定授课内容、学生毕业标准,加大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

据张运凯委员介绍,目前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到款额已对职称评定有重要影响。“这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增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的能力,提高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张运凯委员说。

在贾亮代表所在的阜阳市,改革正在推行。该市推出了“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即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

受益于这种模式,阜阳市职业院校成为市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企业落户前后,相关专业就已经在学校办了起来。

贾亮代表是阜阳技师学院汽车系教师。据他介绍,根据“引企入校”的措施,好几家4S店都落户在技师学院内,学校还聘请店内技工为学生授课。“汽车产业升级快,但过去几年,我们的课程设置始终跟着行业变化走,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几乎达到100%。”贾亮代表不无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李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