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基调。在今年的预算报告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加力提效”的路线图: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调整用于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这5年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数字增减之间是效力的提升,沉甸甸的民生账本里彰显着发展的力度与温度。
——————————
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持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 引导地方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升保教质量。
● 支持职业院校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 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提高理工农医类生均拨款水平,将高等教育经费进一步向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倾斜。
● 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400多万毕业生受益。
●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全国学生约1.5亿人次。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4元。
●支持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能力建设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推动常态化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
●启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全年统筹调剂资金约2440亿元,地方基金当期缺口得到有效解决。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
●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个人养老金实行税收优惠。
●继续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继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支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支持机制,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推出精品力作。
●加强文物古籍和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支持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救灾保障
●设立安全生产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支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充实救灾物资储备,第一时间启动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支持地方防灾救灾、灾后重建。
——————————
二○二二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
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支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财政对医保基金负担的疫苗及接种费用按30%比例给予补助
全力保障患者救治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对符合条件的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300元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调整用于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
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3.5%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并阶段性将范围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
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支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救灾保障
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8000万亩
应对农资价格上涨等影响,对实际种粮农民分三批发放补贴400亿元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新增支持9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秦岭、洱海、洞庭湖、荆江、漓江、三峡库区等重点生态地区纳入支持范围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监督
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关税法、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立法取得重要进展
修订出台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和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绩效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
文案 李若一 张均斌 设计 聂亚栋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