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非柜面交易日限额从何而来? 针对5000元传闻银行回应并非“一刀切”

北京青年报  |  2023-02-26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地区银行机构对I类账户设置了交易限额,非柜面所有渠道的交易额度,每天上限为5000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根据监管要求,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会对部分银行账户的非柜面交易加强限制,但并非对所有账户都“一刀切”。

  现象

  多家银行加强非柜面交易限制

  多名银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近两年为防范电信诈骗,响应监管要求,的确加强了对非柜面渠道的交易管控。所谓非柜面渠道,就是不在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关支付、快捷支付、销售终端(POS)、自助柜员机(ATM)等办理的业务。

  招商银行客服表示,招行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对部分客户的非柜面交易进行限额,主要为响应监管部门要求,限额是为保证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调整有所区别。

  建行客服也称,目前全国的银行都要对客户的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对部分客户的非柜面交易额度进行限制。比如,新开卡或长期未使用的睡眠卡非柜面交易限额会下降。

  今年2月16日,邮储银行上海银行发布公告,将按照“银行账户功能与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原则,调整部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渠道支付限额。客户可通过柜面及电子银行渠道查询当前账户非柜面支付限额情况,如有调额需求,可持本人银行卡/折凭证及有效身份证件至该行任意网点进行申请。银行将根据核实结果调整相关业务功能及限额。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2022年也曾先后发布相关公告。这些分行称,将根据客户在该行预留的基本信息及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其中,浦发成都分行表示,长期未使用的账户可能会存在调降限额的情况,限制额度会降至单日1000元,而此前若是自主在手机银行开通非柜面交易的客户,单日限额则为5万元。

  回应

  账户功能与风险等级相匹配

  “都是我自己的账户,为什么一家银行一天最多转账5万,另一家就能转20万?”“我有两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这几年都没怎么用,今天发现一张限额1000,另一张限额3000。”

  针对账户限额存在的差异,有银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总体来说,账户限额是与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风险较高的账户,交易限额就会比较少,甚至会被完全冻结。通常,对于那些诈骗案件高发的地区,各家银行的管控措施也会相应更严格。在评估每个账户的风险时,银行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每家银行也不一样,一般会包括客户的职业、年龄、所在地区、交易习惯、资产状况、注册方式、支付渠道、安全介质等。

  比如,在工行自助注册的手机银行,日转账限额最多只有1万元;但是柜面注册的手机银行,如果使用短信、支付密码、指纹/刷脸这些安全验证方式,日累计转账额度最多可以到20万元,单笔支付限额为2万元;如果使用U盾,日累计转账限额上限可能达到百万,单笔支付限额也可升至5万元。

  “遇到的多了,我发现大数据虽然有错杀率,但并不高。”成都某银行的柜员马林说,很多客户对限额表示不理解,其实99%的情况并非钱被冻结,而只是被限制在柜台使用。为什么会限制这些客户网上交易呢?刷单、快进快出、频繁倒账、给多个人转账资金过渡性明显、信用卡套现……总之,系统察觉到异常都会进行限制。当然,也有“误伤”的情况,但只要资料齐全,一般都可以解除。

  也有不少消费者对银行的账户风控表示支持。曾经遭遇电信诈骗的网友依依说:“我倒希望银行当初给我限额,越低越好,这样也不至于被骗了几十万。这个‘学费’太贵。”

  提醒

  四种情况容易“中招”

  具体来说,什么样的银行账户会被调降限额呢?北青报记者根据各家银行的公告、银行内部人士介绍的情况以及客户反映的经历,梳理出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银行预留的客户信息不完善。如客户证件超期、客户信息不全等。不少银行的系统会定期筛选出此类客户,批量限制非柜面业务。因此,如果换了新身份证,一定要及时更新银行预留信息。此外,如果客户的手机号码发生了变化,也可能影响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的使用。

  第二种是银行账户长期闲置不用。比如有些银行会规定,开卡后六个月都没有交易,会限制非柜面交易;银行卡长期不用,但账上有钱,余额较小,也会被限制。如果客户想继续使用或激活,可以咨询银行办理。

  第三种是异常交易触发反洗钱、反欺诈等银行风控系统预警。如经常半夜发生转账或消费;长期不用的银行卡突然开始活跃,发生大额交易或频繁交易;资金快出快进,特别是在极短时间通过多个账户划转;集中转入,分散转出;发生几次试探性小额交易后突然出现频繁或大额交易等。这些异常表现背后往往都与非法活动有关联,一旦被系统识别出来就会预警,银行会根据实际情况调降账户的限额,情况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冻结账户。

  第四种情况是本人银行账户没问题,但交易对手的账户涉及诈骗、洗钱等违法行为。如果跟此类账户有转账等交易往来,也会被牵连受限制。供图/视觉中国

  建议

  “断卡”行动要减少“误伤”

  在采访过程中,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提到“断卡”行动。

  据了解,为杜绝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频繁发生,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以及百姓的合法权益,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及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在“断卡”行动中,银行、支付机构需要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当前政策下,绝大多数银行用户不会受到限额调整的影响,用户不必过度焦虑,也不必过度解读。持卡人应加强账户的风险管理,将长期不用的银行卡及时销户,更重要的是,不要将银行账户出借、出租或出售,避免他人利用银行卡从事违法活动。银行是通过设计的筛选模型来识别账户的风险,如果设置的条件过于窄小,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所以银行往往会采取相对宽泛的排查措施,少数持卡人难免被“误伤”。董希淼表示,希望银行能够借助更多的金融科技手段来做到更加精准的排查,尽量降低“误伤”的比例。

  金融行业资深专家苏筱芮建议,银行适当精简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未来线上渠道交易限额在短期内预计仍将持续,但中长期不排除银行会通过提升风险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在业务风险防范与用户使用便利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本组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池海波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