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多久可以发挥作用

中国青年报  |  2023-02-22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见习记者 谭雅丽

  近期,关于支持生育的相关政策持续引发关注,从四川取消对生育登记相关限制条件,到近期多地发布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发放生育津贴等消息。记者梳理多条信息发现,各地这些支持性政策从二孩时代就开始推出,三孩时代更加密集。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增长迎来重大转折。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从人口发展规律和预测结果来看,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持续较长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人口负增长之后,目前各地出台的支持生育政策多久可以发挥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表示,政策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来看,生育支持政策可能主要对想生但不敢生的人起作用,而对基本没有生育意愿的人,效果不会太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支持政策,好的政策有助于营造好的育儿氛围,可能会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杨菊华说。

  托育机构或迎来新的发展期

  1月30日,盼了近两个月,90后李彦兮终于盼来了两岁女儿糖糖所在的托班复课。

  李彦兮坦言自己不愿意成为那种为了孩子而失去自己生活的妈妈,她的心态其实是众多年轻人的心声。与此同时,养育孩子越来越精细成为社会趋势。当追求自我的年轻人遇到需要精心呵护的幼儿时,带孩子的生活就更辛苦了。

  幸运的是,李彦兮在家附近为孩子找了一个托班。虽然托班每个月5000多元的费用让李彦兮有些心疼,但是相比能换来的生活的喘息,她觉得这笔钱还是应该花。

  除了像李彦兮这样的全职妈妈,还有众多职场女性也需要托班,好让自己顺利回归工作岗位。

  杨菊华表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生育支持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众多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它是所有支持政策中对生育提振作用最大的一项。2022年8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相关主题发布会通报,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

  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印发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登记和备案办法等,促进托育机构规范起步,行业健康发展。“但遗憾的是,在刚刚起步阶段,就遭遇了新冠疫情,这确实对托育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杨菊华说。

  2021年年末,我国每千人口的托位数仅为2.03个。按照规划,2025年,我国将达到每千人口4.5个托位数。

  宋健表示,每千人口4.5个托位数是国家的基本要求,属于平均指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家庭需求,不仅要达到基本要求,更要以满足家庭需求为目标。

  2022年5月,福建发布了相关政策,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应当按照每千人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区无托育服务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按照每千人不少于6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同年8月,浙江发布文件要求,新建社区按照每千人10个以上托位的标准配置托育服务设施,未满足托位标准配置的待建、在建和已建成社区要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加快增配。

  “3年疫情期间,托育行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一样遭到冲击,随着疫情调控措施的完善,托育行业将会迎来发展的加速期。”宋健说。

  并不是钱发得越多、假放得越长就越好

  记者梳理各地的生育支持政策时发现,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是常见措施,有的地方还会直接发津贴。宋健表示,如果说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建构主要是提供生育的服务支持,假期延长和津贴发放则是提供生育的时间和经济支持,对提振生育信心同样重要。

  宋健强调,产假、育儿假、生育津贴等这些措施要避免地区间的攀比。并非钱发得越多、假期时间越长,效果就一定越好,太多的假期会削弱女性在职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企业的理解和认同,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的成本付出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宋健建议,增加假期的同时还需要明确成本分担机制,为企业提供适当的税费减免,以避免对女性的歧视。

  对于一些省市发放生育津贴的政策,宋健分析说:“津贴发放额度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人群的效果并不相同,发多了政府承担不起,更遑论可持续性;发少了对家庭没有实质性帮助。所以津贴怎么发、发多少、发给谁,需要在配套支持措施实践中因地制宜制定细则,以取得效益最大化。”

  产假、育儿假和生育津贴相关政策的执行体现了生育支持政策制定、落实过程中的复杂性。安徽规定,子女6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10天育儿假。该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在安徽某家私企工作的王莉,虽然在2022年休满了10天育儿假,“但今年同事请育儿假时,公司说没有,而且以后可能都没有了”。事实上,王莉身边很多朋友都没有享受到育儿假,“虽然有政策,但还是得看企业具体的情况,感觉很多私企都没有育儿假”。

  杨菊华表示,中国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才刚刚起步,政策落地也还需要时日。无论如何,任何一项单独的政策或政策之间相互矛盾,都难以对提振生育水平起到明显的效用,只有全程性、全局性、协同性的政策,才可能对生育意愿和水平提到提振作用。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彦兮、王莉和王易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