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联动交管、环保、教育、综合行政执法等单位,成立校园周边噪声治理专项活动组,累计识别出参与道路“飙车”“炸街”人员59人,并协调妇联、团委等对其中15名未成年人及家庭进行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从那之后,校园附近夜里的飙车次数明显减少了。
——————————
对从业9年的检察技术侦查人员杨明来说,这次“化妆侦查”任务有些特别。
2022年3月的一天,深夜12点半,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一座距离地面40米左右的公交车专用立交桥上,31岁的杨明和同事换上皮衣,头戴黄色假发,打扮成一副“社会青年”模样,混进这支由摩托车飙车手、观众组成的未成年人飙车“炸街”队伍中。
整场飙车狂欢持续至第二天凌晨5点,高架桥上,骑车竞速、花式抬头、原地花式骑车轮番上演。杨明和同事揣着录制的飙车现场视频,开启了一场校园周边噪声治理专项活动。
“炸街”噪音打破校园宁静
2022年3月,南明区甲秀高级中学师生称,校园周边深夜常有摩托车“飙车”“炸街”,巨大的噪音严重影响在校师生正常学习和休息,部分学生出现失眠、焦虑等问题。
甲秀高中附近道路交错复杂。距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公交车专用立交桥,夜里11点之后几乎没有社会车辆,这里便成了追求刺激的竞速爱好者的“天堂”。
甲秀高中政治教师刘蓝说,这所寄宿制高中晚上11点钟熄灯,“飙车”也通常发生在这个时间前后。有一栋学生宿舍楼正好位于涵洞旁边,受噪声影响格外大。
刘蓝晚上在学校值班时,时常听到震耳的摩托车轰鸣声。入睡前绵延不断的噪声,让人心情烦躁。有时飙车的发动机声终于消停了一会儿,到夜里12点又响起。有的同学睡眠浅,被吵醒后很难再入睡。
刘蓝注意到,如果前一晚“飙车”密集,次日清晨第一堂课,总有同学忍不住打瞌睡。
接到这一反映后,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松很关注:“噪声案件不好办,但必须要办,而且要办到最好。”
当天晚上,杨明与同事前往甲秀高中蹲点调查取证。杨明是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技术部门工作人员,那天晚上,他们并没有看到骑摩托车“炸街”的人群,也没有等到摩托车的轰鸣声,将近一夜的蹲点取证扑了空。
飙车队伍不是天天来,检察人员不分昼夜蹲守在校园也不现实。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与一家专门做噪声检测的厂家合作,着手在校区内、校区与飙车路段中间的位置以及飙车路段上安装噪声检测设备,通过专业设备获取噪声数据。
刘蓝注意到,一栋宿舍楼的外墙上安装了噪声检测设备,正对着立交桥,办案检察官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噪声数据。办案检察官还嘱咐老师们,夜里听到飙车噪声要立即反馈。有时刘蓝夜里值班,听到飙车的轰鸣声就赶紧给办案检察官发信息,对方总是“秒回”,还多次深夜赶来。这让刘蓝有些不好意思:“他们白天那么多工作,晚上还要抽时间办案。”
几天后,杨明和同事联合交管部门,调取同时段道路监控,初步确定飙车事件确有发生。
走近“飙车党”
不少喜爱飙车的年轻人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飙车视频、活动信息以及生活日常,寻找有共同爱好的伙伴。杨明了解到这群年轻人热爱竞速活动,但他们没有合适的竞速场地,现有的场地或是费用太贵、或是距离太远,于是深夜在马路上飙车。
杨明称,“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但深夜“炸街”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学生休息,必须制止。
杨明特别注意到,这些竞速爱好者有的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有的早年辍学,有的还是在校学生。考虑到其中有许多未成年人,杨明和同事决定深度了解具体情况。
“化妆侦查”当晚,杨明和同事主动与这群年轻人沟通,了解清楚他们的人数、竞速规则和竞速花样。考虑到高架桥距离地面约40米,强制执法可能会导致他们加速“闯关”甚至受伤,杨明和同事们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
与“飙车党”深入交流后,杨明发现,他们并非十足顽劣。面对执法部门和检察机关的检察教育,这些年轻人愿意听,也愿意改正。杨明认为,“如果有合适的场地,他们或许不会选择在闹市飙车。”
2022年4月,这项整治初见成效: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联动交管、环保、教育、综合行政执法等单位,成立校园周边噪声治理专项活动组,累计识别出参与道路“飙车”“炸街”人员59人,并协调妇联、团委等对其中15名未成年人及家庭进行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
刘蓝感到,从那之后,夜里的飙车次数明显减少了。
贵阳市第二十六中学也曾饱受噪声困扰。学校附近有家钢材市场,每逢有商户拿到大订单,都要放鞭炮庆祝。二十六中思教处主任王春红说,有时老师正专心地上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突然响起,打断老师的思路,吵得同学们听不到老师的话。鞭炮声往往还会持续几分钟,师生们不得不暂停下来,等鞭炮放完再继续上课。附近的三所学校都不堪其扰。
他们拨打市政热线投诉,校园周边噪声治理专项活动组进行走访、劝说商户,才让校园周边重获宁静。
大数据上阵治理校园周边噪声污染
经历了校园周边的噪声执法后,杨明他们萌生出一个新想法:运用大数据技术,治理校园周边噪声污染。
团队成员联合教育部门,走访了辖区内30余所中小学。他们发现,校园周边的噪声污染并非个例。
南明区地处贵阳市中心区域,截至2022年,辖区内共有中小学89所。部分学校距离菜市场较近,叫卖声此起彼伏。部分学校附近有建筑工地,打桩声吵得师生难以忍受。
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杨明和同事联系到一家专门做噪声检测的厂家,着手在辖区内28所中小学安装噪声监测设备。由此,噪声检测系统初步成型。
杨明介绍说,噪声检测设备24小时运行,每隔20秒检测一次分贝值,并将噪声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一天之内出现多次,且持续时间3到5个小时的噪声为红色等级;持续几分钟、不重复出现的噪声为黄色等级。
通过对午休、夜间休息重点时段进行检测,这一系统会对噪声进行初步识别,分辨其属于商业噪声、交通噪声还是建筑工地噪声,并将异常数据发送短信至相关执法部门和检察机关,由此可以快速识别出噪声源头。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识别出飙车噪声后自动报警,固定“制噪”证据。
这一系统落地后,从数据抓取到定位涉案人员,执法部门和检察机关节省了不少时间。
自从2022年4月开展“校园周边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当地各职能部门整治辖区校园周边噪声污染共计26处。
要多措并举,还校园一方清静,承办这一专项活动的检察官刘玉坦言,“校园周边噪声污染治理问题有待长期考察。”她认为,“要考虑到商业叫卖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建筑工地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治理交通噪声,还在于通过加装隔离护栏、隔音墙等手段,这类市政工程需要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