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何宝宏:ChatGPT会影响哪些人的工作?中国在同领域有何布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2-20作者:王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今年以来,ChatGPT引起一场席卷全球的火热讨论。新的人工智能竞赛已经鸣枪,与之相伴的法律、就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也相伴而生。我们距离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有多远?ChatGPT将会影响哪些人的工作岗位?相应的治理监管体系应该如何完善?围绕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何宝宏长期从事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和政策等研究,兼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他认为,ChatGPT距离真正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仍有较远的路要走;我国在AI大模型、AIGC方向均有布局,但当前整体仍处于跟随阶段;未来如何利用具备创新性的工具进行原创创作,将成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报:ChatGPT正在全球引起火热讨论,ChatGPT的诞生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何宝宏:ChatGPT背后主要是由GPT-3.5大模型支持。作为第3.5代GPT模型的衍生模型,ChatGPT充分发挥了监督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和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LHF)等技术作用,能够理解多轮对话,表现更接近人类。

2018年,OpenAI推出首个预训练模型GPT-1,截至目前,GPT系列模型共包含4代,分别为GPT-1、GPT-2、GPT-3、GPT-3.5。从GPT-1到GPT-3,模型参数从亿扩张到千亿规模。此后,OpenAI在不断进行代码训练和指令微调,模型规模不再增大,转而探索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并于2022年开始推出GPT3.5系列模型。

从2022年开始,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异军突起,智能生成新范式已初得市场认可,迅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热门方向。我国在AI大模型、AIGC方向均有布局,但我国当前整体仍处于跟随阶段,影响力有限,我们应清醒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学优补劣。

 

中国青年报:ChatGPT功能如此强大,距离AGI(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何宝宏:ChatGPT的火爆只是进一步印证了AIGC可成为探索通往AGI的技术路线之一,ChatGPT本质上带来的是人机交互的体验革新,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可以说是单模态人机交互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在人机交互方面表现接近于人,但是如何使机器具备人的逻辑理解和推理能力的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且对于AIGC技术在不局限于文本、音频、视觉等跨模态任务的能力仍在进一步探索,真正实现AGI仍有较远的路要走。

 

中国青年报:ChatGPT的基础是AI大模型,在这个方面我国实力怎么样?

何宝宏:我国大模型跟随打榜影响力有限。大模型已在部分任务中已突破人类任务基线成绩,引发了一波打榜热潮,国内推出的如百度文心、阿里M6、华为盘古、智源研究院悟道和浪潮源1.0等大模型,在部分评测基准中成绩优异,特别是中文语言理解、阅读理解等榜单,但其基于BERT大模型架构优化而来,缺乏根技术上的创新,同时中文榜在全球相对缺乏影响力。

 

中国青年报:ChatGPT的出现会影响哪些人的工作岗位?

何宝宏:技术突破性的进展会带来产品与应用的变革。最直接的就是,ChatGPT推动人机交互方式进化,继而会推动人机对话在智能客服、智能音箱、智能车载等众多场景的不断深化应用,使得相关行业客服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另外,ChatGPT将助力AIGC探索落地,包括在软件代码编写、工业设计、分子结构预测等科研生产领域探索应用,帮助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验成本。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主要还是辅助人类,方便人们快速、灵活地生成内容。未来如何利用具备创新性的工具进行原创创作,将成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青年报:近年来,网信办、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在推动建立算法监管体系。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给算法监管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如何防止人工智能作恶?

何宝宏: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算法治理及监管框架,尤其是出台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针对算法治理构建了科学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治理方案。实际上,上述法律规范已经覆盖了ChatGPT这种作为生成合成类的算法应用。

由于ChatGPT尚未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因此不受《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的约束。在法律法规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挑战:一是防范深度合成技术应用生成错误价值导向、虚假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对深度合成信息内容增加标识的具体规范需要进一步细化。应对这些难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培训,尽快落实检查评估机制。督促深度合成技术支持者和服务提供者等主体开展算法安全评估,强化检查评估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技术产业自律自治,加速技术应用标准化的推进工作。依据《规定》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标识范围,探索标识的核验机制。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落地实践工作。

 


责任编辑: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