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药店几乎都纳入门诊统筹了,但将来药品会按照集采价格下调,这部分药品的毛利空间会很少;但好处在于,来药店的人流量比以前多了,统筹之下的各种流程、服务上的监管会更严格,合规一定是大趋势。”在湖北武汉经营单体药店的陈女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在浙江绍兴经营一家单体药店的王先生则告诉记者,药店需要根据合规处方才能由药剂师对患者开药,但从前期参与试点看来,合规处方数量不多,“但如果未来电子处方能够通过流转从医院进入到我们药店的话,就会好很多。”
自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并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的配套政策后,业界存在诸多上述探讨。那么,政策利好哪些形态的药店?药店现存的经营模式、逻辑是否进一步被打破?
利好中大型连锁药店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通知》的发布,意味着在药店购药将享受和医院同等的报销政策,但“统筹”是结果,这一结果最终需要在一些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实现。
“《通知》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在门诊统筹向零售药店端进行延伸的同时,各地还要在后续出台配套措施,包括建立起医保处方流转中心,进一步完善流程与服务等。”北方一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来看,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对于药店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
该负责人称,比如,浙江在试点阶段,药店在个人账户支付上还会涉及共付段、自负段等比例设置,但未来这一门槛会逐步降低;再比如,河北在试点阶段,将医保目录内现有的2800多个药品纳入进来,细分到SKU(库存保有单位)的话接近2万多个品种,进一步覆盖了患者的可选择的范畴。
对于业界关注的药品价格,在上述试点省份进入门诊统筹定点药店中,国谈药品不允许加成,但其他目录药品15%和中药饮片25%的加价,实际上给了试点药店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果是非集采、医保目录外品种,其利润空间对药店来说会更大。”上述负责人表示。
政策是否会带动药店营收?为此,记者了解到,从目前药店整体营收结构来看,处方药(绝大部分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占到药店总收入约为40%,头部连锁药店这部分比例会超过50%,这对于头部连锁药店算是大体量的销售且供应稳定,对药店的价值也是正向的。
医疗投资人士、睿郡资产首席研究员魏志华告诉记者,大型连锁药店的一个优势是,无论是场地还是人员素质,或者是整体和当地医保部门对接的经验,都会更顺畅、更快速一些,一些开方、流程处理上也更规范。
“总的来说,对于中大型连锁药店来说,他们无论是在合规、医保监管、信息系统、供应链采购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魏志华说,中大型连锁药店在接入门诊统筹后,收入和客流会明显提升,虽然处方药占比也会提升拉低毛利率,但整体毛利额还是会提升,进一步提升药店的盈利能力。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江苏,湖北宜昌、武汉以及河北邯郸等地,已经由医保部门开始对进入门诊统筹的定点零售药店进行技术对接,建立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未来,药店还可以为符合条件的开具长期处方,最长可开具12周。
市场需透明、标准化
上述《通知》还明确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的配套政策,包括要加强药品价格协同、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加强基金监管等。那么,这一过程在实践中会有哪些难点?
一名药监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药店而言,一定是希望医院流转出来的处方越多越好,但其中要注意处方合规性,这就需要医保部门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包括对于互联网医院上电子处方是否纳入的考量。
该人士表示,再从监管角度来说,药店要加强透明化、标准化的运营和管理,不能再是以药品利润的高低来决定纳入哪些品种;也由此,药监部门和医保部门也需要定期针对品种、处方等事项进行沟通协同,并通过区域内几家药店的试点,将共识问题确定下来。
“而对于品种,每个处方开具出来的品种可能会有多个厂家,对应的疗效也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建议多一些品种给到患者选择权。”上述人士表示,“此外,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除了一些国有药店会纳入门诊统筹,也会有一些社会药店参与进来。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发现,社会药店在人员配备、资质的管理上就没有那么成熟,还是需要统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