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2-15作者:赵丽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当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普查调查任务已全面完成。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通过这次普查,实现了住建领域的很多的“第一次”,其中,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杨楠/摄

据悉,全国近50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此次普查,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就动员了260多万人参与普查,努力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疫情反复带来的各种困难,一栋一栋地把每一栋房屋的数据“跑”了出来,对每一栋都进行了调查。高峰时期,在系统后台可以看到,有40多万人同时在线填报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普查工作专班也是挂图作战,定期调度、跟踪督导,确保“全国一盘棋”。

“这次普查核心目标就是要掌握各类承灾体的基本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曲琦说,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进门入户采集数据的调查人员给予了充分配合。

曲琦指出,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按照国务院普查办的统一部署,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为核心,推进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库建设。另一方面,将用好普查数据,大力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目前,房屋普查数据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曲琦介绍,在去年国务院部署的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依托普查系统开发了自建房排查信息归集系统,将排查信息与普查信息、位置图斑挂接绑定,并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印证和补充,与以往的逐级汇总、层层上报的方式相比,这次实现了信息落图定位、全过程可追溯,是普查数据应用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今后也可复制可推广。

责任编辑: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