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和平安宁的生活对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关上了大门。从乌克兰到阿富汗,再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其他国家,全球一亿民众告别沦为废墟的家园和破碎的生计,为躲避战争、野火、干旱、贫困和饥饿而迁徙,寻找更美好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年致辞中说道,“每个新年都是重生的时刻,期待2023年成为和平与行动之年。”
2023年究竟会变得更好还是会更糟?虽然预测从来都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无论预测球赛的输赢还是一场战争的胜负,但新年伊始,人们还是希望抽离冰冷的现实和无序的世界,对未来表达美好的愿望。
俄乌冲突能出现转机吗?
2023年岁首,俄乌冲突有一个不祥的开局。俄军在顿涅茨克马克耶夫卡地区的临时部署点庆祝跨年夜时,乌克兰军队对俄军临时部署点发动袭击,造成63名俄军士兵身亡,乌方透露的死亡数字还要大得多。俄军旋即对包括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半数地区发起了空袭,从1月1日晚到次日凌晨,基辅上空警报鸣响长达7个小时。乌方随后表示,乌克兰大部分电力设施受损或被摧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勇慧认为,按照乌克兰的天气情况,1-2月间,所有土地都会冻硬,届时装甲车和坦克车都能上路,这意味着东部的顿涅茨克等地区将有更多激战,战争可能更加惨烈。此外,北约和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俄罗斯也在扩军备战,从整体来看,战争将会进入长期的消耗战阶段,而且会越来越残酷。
欧洲还可能出现另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2022年7月,科索沃宣布将取消塞尔维亚车牌,并要求持塞尔维亚身份证入境的人开具科索沃当局颁发的身份证明。这惹恼了塞尔维亚政府。科索沃局势一路升级,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一度处于开战边缘,科索沃当局呼吁北约向本地增派维和部队。
把俄乌冲突与科索沃冲突放在一起观察,很清楚地暴露了某些国家的“双标”。《洛杉矶时报》评论文章写道:“美国支持一些群体从一个国家独立的权利,比如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从塞尔维亚独立,而卢甘斯克人、顿涅茨克人或克里米亚人却不能这样做。是什么样的规则允许一些人独立而禁止另一些人独立?”
人们不应忽视,在备受关注的俄乌冲突之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已经延续多时。萨赫勒地区的安全形势继续恶化,非洲多国处于恐怖主义阴云之下;布基纳法索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并驱逐法国大使;持续多年的也门冲突各方未能就延长停火协议达成一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带着宿怨进入新的一年……
我们的生活会好起来吗?
2022年的俄乌冲突和去全球化浪潮,让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不堪其苦,能源危机、物价飞涨、供应短缺……民众对2023年最关注的问题是:日子能好起来吗?
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是,由于俄乌冲突、通胀压力和美联储加息等原因,“2023年或许将比2022年更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7%,这是由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增速都有放缓迹象。
不过,这三大经济体的情况各不相同。据估计,美国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1.6%下降至2023年的1%;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从3.1%下降至0.5%;英国经济增速将从3.6%下降至0.3%;日本经济增速将从1.7%下降至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将均为3.7%。
据彭博社调查,美国2023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几率为70%。从多个机构的预测来看,美国2023年似乎将不可避免地经历经济衰退,这个过程的痛苦程度将取决于各种国内外因素,包括美联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遏制通胀。
欧元区和英国的前路更加艰难。摩根士丹利预计,受持续的能源危机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2023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0.2%。2022年10月欧洲平均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0.7%,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的通胀率将远高于预设目标。英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为4.2%,但由于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预计英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下降1.5%,将成为所有主要经济体中衰退最严重的国家。
对于亚洲的经济前景,摩根士丹利用“新发绿芽”一词来形容。在该机构看来,3个亚洲主要经济体都表现良好或稳定。
中国从1月8日起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认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重新开放将为全球复苏注入新动力。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主要出口国和苹果、特斯拉等全球品牌而言,中国消费需求的反弹无疑将是重大利好。
虽然日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但其经济并未受到通胀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日本经济学家、东风日产总经理山口武认为,日本家庭拥有大量过剩现金和存款,这将支撑2023年的日本经济增长。
印度的崛起亦不容忽视。摩根士丹利预测,2023年印度GDP将增长6.2%,2024年将增长6.4%,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中,外包、制造业投资和能源转型是推动印度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
不过,并非亚洲主要经济体才具有这些优势。摩根士丹利认为,许多亚洲国家都具备繁荣的条件,这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如提振欧洲出口,改善全球供应链,为全球通胀提供“解药”,并推动新兴市场打破美元的强势主导,并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地球的伤口能愈合吗?
2022年,人们经历或见证了太多重大气候灾难事件,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灾,美国和欧洲经历了致命热浪,非洲严重干旱,南北极冰盖和濒危冰川大面积融化……因此,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人类给地球造成的伤痕能从2023年开始愈合吗?
或许可以从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寻找未来气候变化的轨迹。报告显示,过去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2023年年初是欧洲最暖和的冬天之一,多个欧洲国家在元旦当天创下了同期气温最高纪录。彭博社指出,按照2023年最初几天的迹象,全球变暖的趋势似乎还将持续。
导致气温持续上升的原因,是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据估计,随着各国陆续放开新冠疫情管控,国内国际旅行逐渐恢复,2022年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还要高。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也迫使许多国家重回煤炭时代。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已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1.15℃。如果按照现在的排放速度,1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升温上限,30年内突破2℃,最终升温将超过3℃。科学家们哀叹,1.5℃这一目标的脉搏已经虚弱到要依靠生命维持系统了。
积极的一面是,202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继续增长。彭博社预计,2023年零碳能源总量将增长18%,风能、太阳能、电力储存、核能和地热发电的总和将超过500千兆瓦。照这个趋势,到2030年清洁电力每年增量将达1.4太瓦,走上实现净零目标的道路。
2023年11月-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将在阿联酋迪拜举行。COP28期间,各国将制定新的全球气候变化目标,并兑现包括“损失和损害”基金在内的气候资金承诺,敦促发达经济体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不过,要将这些目标变成现实,正如阿联酋总统所言,各方必须以坚定和乐观的精神共同合作和努力。
2023年也有新的隐患。日本政府2021年宣布,将从2023年春天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两年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行排污计划。中国外交部对此多次表示,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日方须同利益攸关方及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妥善处置核污染水。
中美关系能得到修补吗?
2023年新年前后,许多对峙已久的双边和多边关系有了解冻迹象:美国放松了对委内瑞拉的制裁,马杜罗表示愿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中东国家推行战略自主,地区“领头羊”沙特缓和与土耳其、卡塔尔等国的关系;伊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渐趋缓和。
最引人注目的双边关系,是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关系。
2022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新上任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多次表达了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2022年12月21日,时任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了澳外长黄英贤,双方会谈后发表了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成果联合声明,同意启动或重启双边关系、经贸、地区和国际问题等领域对话沟通,支持两国人文交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策主任威廉·斯托尔茨认为,澳大利亚希望与中国发展“真诚而坚实”的双边关系,“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总有与中国存在分歧的地方,但不至于要把整个关系都消磨殆尽”,双方应该清楚、冷静而周到地划清能合作与不能合作的界限,维护建设性关系。
中美关系同样在2022年年底出现转机。在巴厘岛G20峰会上,中美两位领导人的会晤持续了3个多小时,随后,两国高级政府官员就贸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沟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2023年年初访华。
一连串的高层互动,让不少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重新燃起希望。外界认为,会晤有助于缓和两国关系的紧张,有助于防止两国发生直接冲突,中美民间交流有望恢复正常,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部分关税有望取消。不过,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前副代表周小明认为,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对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并将未来10年视为与中国竞争的关键10年。所以,美国的目的不是改善关系,而是避免冲突。
美国乔治敦大学副教授、中国气候政策专家乔安娜·刘易斯认为,在新的一年里,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有望复苏。西顿霍尔大学法学教授、美中法律问题专家麦琪·刘易斯认为,虽然充满偏见的“中国行动计划”已经被叫停,但为“保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竞争力”而产生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为此,美国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将坚持不懈,为推动美国创新所需的人才营造包容环境。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认为,2023年美国没有重大的国内政治事件,这将是美国在不受国内政治干扰的情况下改善中美关系的良好契机。然而,双方关系的缓和可能将受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需要双方用智慧来应对。
本报北京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