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2-28作者: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日前,《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以下称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提到,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我国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当前水平下降超过1/3,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有望超过80%。


报告由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共同发起,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国内50余位一线学者共同编制完成。报告以“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为主题,围绕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与实践、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等五方面设计了20项指标。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2021年全国PM2.5浓度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3%,较2015年下降1.8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0个城市臭氧超标,约为PM2.5不达标城市的一半,臭氧已成为影响我国空气质量仅次于颗粒物的污染物。


总体而言,我国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初步评估表明,2015年至2020年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105个城市实现PM2.5年均浓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协同下降,17个城市二者呈现同步升高态势,大多数城市未能实现协同下降,因此亟须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气候变化也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二者协同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2022年度报告第五工作组召集人宫继成表示,二者协同作用现在认为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暴露层面,例如高温能促进大气中二次反应的增强,使得颗粒物中产生健康效应的化学组分发生变化;二是在对健康影响的机制方面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比如极端温度情况下,人体对空气污染暴露的易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使得人体更加容易受到空气污染暴露的影响。


宫继成建议,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并提出可能的减排路径,这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指出,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重大战略需求,在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积极探索,该报告正是成果之一,未来清华大学将鼓励学者持续深耕,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梁国胜